窮途末路1_第46章 不愛我的我不愛(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1、“道”:老子在《品德經》開篇申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六合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是老子對於“道”這個觀點的總括性的描述:道,非當時社會普通的道,即人倫、常理之道,也非那不時人所能定名之道。“道”在老子那邊已經超出了世俗社會餬口,更加靠近於天然法例之道,因為六合萬物的始基與母源在於“道”,由道開端,“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老子用“玄之又玄”來描述道的特彆性與通俗性,而實在這個“道”固然“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捪之而弗得”,但老子所言之道並不遠人,這裡隻是老子用“玄”來誇大他所言之道與當時社會所言之道的差彆性,並且闡述他所言之道的超然性與根底性。

道的特性:老子說,“道衝,而用之,有弗盈也。”道體似虛而實,以是體內包含用之不竭的物質和能量,但不會因驕傲而溢位。老子以為,道體柔而不剛,內部純真,內部樸實無華,且清澈透明,長存於六合之間。以是道無處不在,不管是小我,還是人類社會,包含六合萬物都應當師法道而運轉,而道法天然,返璞歸真。這裡的“天然”字麵解為本身如此,但是道與天然規律是同一的,也即“國中四大”皆應師法天然有為而無不為的特性,從而保持本身“天長地久”。

3圖

主題思惟

《品德經》,又稱《品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當代先秦諸子分炊前的一部著作,為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期間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惟的首要來源。品德經分高低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成《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以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4]。文字以哲學意義之“品德”為綱宗,闡述修身、治國、用兵、攝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辭意通俗,包涵博識[5]。被中原前輩譽為萬經之王。[4]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