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練製41卷,分陣和練兩部分。陣,載西周至明朝各種陣法,配以319幅陣圖,所收較《續武經總要》為多,以諸葛亮的八陣、李靖的六花陣、戚繼光的鴛鴦陣為詳。陣有說記,有辯證。“記”載“聖王賢將”所立之陣,予以廣揚;“辯”言唐宋偽托附會之陣,予以廓清。對古陣圖,“舉而合之”又“陳異同之說”,此中“有最卑淺而無當者,然廢之適足以惑世”,此亦“鮮所刪鏟,陳所掊擊,以廣學者之目”。練,詳記選士練卒之法,包含選士、編伍、懸令獎懲、教旗、教藝五方麵內容,選自唐、宋、明有關兵法中的律令,尤以《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為重。如編伍,推戚氏編步、編騎、編車、編水之法;懸令獎懲,采自《行軍需知》、《練兵實紀》中的作戰、練習條約。以為“士不選,則不成練”,“士不練,則不成以陣,不成以攻,不成以守,不成以營,不成以戰”,以是“練為最要”。
全書對明朝軍事記錄最詳,不但節錄了先於編者茅元儀的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的治軍、練兵、作戰等方麵的言行,也節錄了與他同期間人的軍事質料,如王鳴鶴的“號令說”等。二是編排公道,有必然的邏輯次序,全書五大部分,從實際到實際,井然有序,又不成豆割。郎文煥在給此書作序時,以醫藥比方此書編排:“首兵訣者,如醫之探腑臟,論脈理也。次計謀者,如醫之舉舊案,宗往法也。次陣練者,如醫之辨藥性,講泡製也。次軍資者,如醫之分寒溫,定丸散也。終占候者,如醫之考壯弱,斷死生也。”每部分的子目挨次也是遵循它們的內涵聯絡擺列的,如茅元儀在申明《軍資乘》子目標擺列挨次時說:“全軍既聚必先安其身,身安而後氣可養,身安而後患可防。故首以營,營具而能夠戰矣,故次之戰。
茅元儀(1594~1644?),字止生,號石民,歸安(今浙江吳興)人,自幼“喜讀兵農之道”(《石民四十集》卷69),成年熟諳用兵方略、九邊□塞,曾任經略遼東的兵部右侍郎楊鎬幕僚,後為兵部尚書孫承宗所重用。崇禎二年(1629),因軍功升任副總兵,治舟師戍守覺華島(即菊花島,今遼寧興城南),開罪遣戍漳浦(今屬福建),憂憤國事,鬱鬱而死。他目睹武備廢弛狀況,曾多次上言強大大計,堆積兵家、法術之書2000餘種,用時15年輯成《武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