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帝國水兵的一等巡洋艦比較單一,那就是清一色的裝甲巡洋艦,並冇有七千噸以上的防護巡洋艦。
第二艦隊的話,其定位就是二線兵力,其具有的戰艦艦齡普通在八年到十八年之間。
數量浩繁的巡洋艦,再加上那些戰列艦,一共構成了帝國皇家水兵。
水兵作戰部部長和水兵部總長的辨彆,在乎前者賣力作戰、練習,後者賣力軍政事件。至於水兵大臣嘛,嚴格上來講並不是一個職務,而是一個頭銜,普通都是由水兵部總長兼任。
此中承平洋艦隊之精華,天然是第一艦隊,該艦隊下設兩個戰列艦分隊以及四個巡洋艦分隊,包含第二戰列艦分隊,該分隊具有四艘炎帝級戰列艦。
就是因為帝國在早幾年的時候集合精力製作並退役了一批新銳的主力艦,使得帝國水兵在1895年前後具有較大的上風,如果再過幾年,比及1900年擺佈,天下各國在1893年或1894年以後製作前恐懼型戰列艦以及新銳的裝甲巡洋艦就會大量退役。
被調任到承平洋艦隊擔負司令之前,他的職務乃是水兵作戰部部長,該職務是兼顧全水兵作戰、練習事件的首要職務,標配軍銜就是水兵大將,並且作戰部部長並不對水兵大臣賣力,而是直接對天子賣力。
以是動靜傳到海內後,水兵是敏捷行動了起來,並且水兵的戰備並不但僅是針對西班牙人,真正針對的還是能夠參展的英國人。
珠江口海戰後,林同書的宦途天然是節節高升,擔負過水兵諸多要職,比如水兵軍官黌舍校長、水兵炮術總監,第一戰列艦分隊司令、水兵參謀部部長,第一艦隊司令、水兵作戰部部長,軍銜也是從當初的水兵中校快速晉升到水兵大將,1892年晉升為水兵大將的時候,他才五十二歲。
上述六個分隊,根基上包含了當代帝國水兵的大部分精華,包含統統的現役前恐懼戰列艦以及六艘裝甲巡洋艦。
帝國水兵的一等巡洋艦,就是清一色的裝甲巡洋艦。
而到時候帝國固然也還會有新型主力艦連續插手現役,但是在1887年到1890年期間退役的四艘炎帝級戰列艦和五艘太武級裝甲巡洋艦已經是麵對著機能後進的難堪局麵。
這些名詞是不能直接停止比較的,此中的一等、二等、三等乃是噸位的辨彆,重巡和輕巡乃是主炮口徑的辨彆。
帝國承平洋艦隊設立後,由林同書水兵大將擔負總司令,林同書在帝國水兵裡也算是大名鼎鼎的,屬於暮年景名的那種,1866年珠江口海戰的時候,他就是擔負結合艦隊參謀組組長,實際策劃並批示了珠江口海戰,至於當時的結合艦隊司令沈同登,嚴格上來講隻是個掛名的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