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副將固然一臉的桀驁不馴,瞥見這老者下得車來,隻在臉上勉強擠出一絲笑容來,雙腿稍稍用力,策馬趕到那老者身前,翻身下來,然後笑道:“李大人,目睹都要進城了,您又何必下來,冒了風寒就不好了。”
如此一來,等若李綱的權力遠在宰相和樞密使之上,宋朝軍政大權,儘托他手。
帶隊的禁軍頭子,已經官至副將。此時明顯是擔當著保鑣一樣的職責,使得他顯的漫不經心,乃至有一些用心的怠慢。
其他趙鼎、謝亮、王庶、朱勝非,也是朝廷大員,順次上前向李綱問好。
隻是這兄弟二人在任用李綱一事上,卻不愧是師出同門,局勢稍一嚴峻,就起用李綱來抗戰,稍一和緩,便將他罷用。
.就在青城山中,這一大一小的少年英傑與西軍虎將,語笑歡然,縱論天下局勢的時候,京兆府長安城的城門外,正有一隊禁軍,護送著幾輛馬車,到得長安城門附近。
如此幾度三番,拉距一樣的大戰在長安輪番上演,使得這個本來就元氣不固的都會,更加顯的破敗,冇有活力。
世人正自酬酢,趙鼎瞅到一個空子,悄聲向李綱道:“大人,陛下昨夜已至長安,隻是暫未張揚。”
在等待的同時,他便昂著頭,隨便的甩動動手上的馬鞭,百無聊賴的打量著長安城門四周的景象。
李綱吃了一驚,也低聲向他道:“這是為何?”
“這個末將也不曉得。隻是詔命下來,命大人敏捷至長安見駕。我在途中傳聞,陛下尚在成都,此時就算往回,估摸著也冇有到吧。”
兩人話未說完,張浚卻湊上前來,笑道:“趙大人也提早向李大人道賀麼?”
李綱本來也是欣喜,過未幾時,便是覺悟過來,臉上變色道:“此官非人臣所能當,吾將固辭,讓陛下收回成命!”
半響過後,那老者長歎口氣,隻道:“還好有施粥放賑之事,不然百姓真的難以過冬。”
他們一時看住了,此時已能入城,卻也並不急著解纜。
隻是聖旨上說的含混不清,隻是讓李綱回朝麵聖,對他的任用倒是隻字未提。待到得長安四周,卻也教這一行人遲疑不安。
靖康二年金兵主力退出陝西,宋軍趁機光複長安。厥後不久,金軍主力又至,長安再度淪陷。
而陰差陽錯之下,本來的北宋亡國之君趙桓,此時竟是不得不駐蹕在此了。
他不為人知的皺一皺眉,然後才向那副將點頭道:“多謝將軍美意,隻是一向在車上憋屈的很,既然到了,不如先下來走動走動,活泛一下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