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漢_第十九章 一年賭約(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發明題目不是最首要的,處理題目纔是最首要的。

沉吟了半晌,郭嘉問道:“嘉一向覺得,這天下間能看破者,除卻嘉,應是寥寥,卻不想公子之論,比嘉更顯高超。嘉另有一問,卻不知公子如何強國?”

“嘉的第一的題目就是,若公子將來得了天下,將如何待天下之百姓?”郭嘉雖馳名譽,但倒是豪門出身,最早想到的,就是百姓的題目。

最後,祝大師年青的“六一”節日歡愉,有兒子的,狂琴祝大師的寶寶節日happy!

“觀天下之亂者,自古以來無外胡帝、臣二者。帝若賢,則朝堂腐敗,多君子,少小人,上行下效,政績斐然;若君昏而臣賢,比如一木,枝粗而杆枯,今後必有大禍;如果君臣皆賢,便是百世強朝,諸般不敢犯;反之,則是禍期不遠,徒苟存也。經王莽之亂,後漢前期經濟凋敝,百廢待興,到了中期今後,外戚、寺人權勢逐步昂首。在這一期間,世家以本身的活動為後漢政權的穩固和腐敗做出了進獻;另一方麵,世家又以本身的私學教誨為後漢政權皋牢和培養了多量的英才;後漢貴名節,重義氣,處在社會上層的世家們倒是為社會起了很好的榜樣感化。然前期社會情勢日趨嚴峻,政治暗中腐朽,在這類環境下,世家也產生了分流,他們中的一部分持續對峙本身的抱負同暗中腐朽權勢鬥爭,比如我朝;而另一部分倒是明哲保身,乃至同豪強勾搭,囤積奇貨,盤據稱雄;另有一部分挑選了隱居山林,以獲得本身精力上的純粹與安寧。此也世家,彼也世家,大廈將傾,便是言此也。試問,若非得天下,安留此禍端?不若造福百姓百姓,使天下安樂,少了動亂之根,覺得長治久安。”韓非朗聲回道。

韓非微微一笑,道:“王朝之‘興’,必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鼓起時,築長城,開馳道,造官室,勞役沉重,百姓受儘了苦。同理,大漢朝也是如此,不管是前朝長安,抑或是目前洛陽,哪一京都的完工,百姓又少了痛苦?興則大興土木,亡則兵禍保持,非論‘興’、‘亡’,刻苦的都是百姓。”

郭嘉沉默。

韓非頓了頓,沉聲說道:“如果想要實現這一胡想,打擊世家,倒是首當其衝,勢在必行!”

Ps:感激深幽~――10000金幣、泠人――100金幣的打賞,衷心感激朋友們對狂琴的支撐,《傾漢》與你們相伴!

“非之胡想是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大家有飯吃,大家有衣穿,大家有書讀,大家有錢花……這個天下不存在剝削,不存在壓迫……隻不過,非亦曉得,這個胡想實現起來,很難,起碼,那些世家大族們就不會同意,因為,這觸及到了他們的底子好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