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迪中國青年的100篇人生美文_心靈牧歌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欲得“平常人生”,要有“滿足”情懷。有人攻訐“滿足”,說那隻是“不進取”,實在這是批錯了。“滿足”是甚麼,“滿足”就是知生命的“缺點”、人生的“不敷”。你喜好的你冇有才氣獲得,你要曉得這“不敷”,接管這“不敷”;你不喜好的你冇有膽量回絕,你要曉得這“不敷”,接管這“不敷”。你以“癩蛤蟆”之身而想吃“天鵝肉”,那是你的誌向,冇有人能夠禁止你;但你對於本身的“癩蛤蟆”身份,要心知肚明。你“駑馬”一匹卻要和“千裡馬”競走,那是你的任務,誰也無權乾與;但你要明白地曉得,你原隻是一匹“駑馬”。人秉六合之氣有厚有薄,冇有人無“缺點”,冇有人無“不敷”。知“不敷”,就是“滿足”;知“不敷”,就能“滿足”。能“滿足”就能得一份“平常人生”。

冇錯,年青時心不循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遠方設想得那樣好,才勇於外出流落。而流落不是旅遊,必定是要支出代價的。要想多咀嚼人生的滋味,也毫不是如同夏季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裡啜飲咖啡的一種味道。但是,也隻豐年青時纔有能夠去流落。流落,需求勇氣,也需求年青的身材和設想力,便收成了隻要在年青時才氣夠具有的收成,和今後你大哥時的回想。人的平生,如果真的有甚麼事情叫作無愧無悔的話,在我看來,就是你的童年有遊戲的歡樂,你的芳華有流落的經曆,你的老年有難忘的回想。

假定我們覺得輕易,那我們就錯了。那隻表白我們還不是“禪師”,還隻是“俗人”一個。那短短幾個字、幾句話,是禪師用平生的磨難與冥想換來的,如何能說易?不受儘失眠、臥床之苦,如何能懂“要眠則眠,要坐即坐”就是最高的“道”;不受儘熱死、凍死之苦,如何能懂“熱即取涼,寒即向火”以及“寒即圍爐向烈火,熱即竹林溪畔坐”等等就是最高的“道”;不受儘病死、餓死之苦,如何能懂“屙屎送尿,著衣用飯”等等就是最高的“道”?飽漢不知餓漢饑,站著說話不腰疼。超越萬水千山方知水不過如此山不過如此,未削髮門者如何能體味?閱儘人間冷暖方知人不過如此情不過如此,紈絝後輩們又如何能體味?禪學彷彿就是薄命人的哲學,豈一個“易”字了得?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