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男人見狀,從速將水絲銀藏了,左顧右盼好一陣,確認無人發覺,方高興道:“多謝大爺恩賞,小人聽大爺的話。”言罷,輕踢了小女孩一腳,表示她跟上。再大聲呼喊,竟是前後從麥浪裡頭鑽出三個大小整齊但都瘦骨嶙峋的孩子。
遠處羊腸山道,有很多小點緩緩挪動,韓袞曉得都是從鎮虜衛等地流亡過來的百姓,便道:“這些百姓裡頭好些照顧了要送往府城的麥子,把他們聚到山城裡吧,守城不知要守到何時,多些補給也是好的。”
八旗軍暮年出產力底下,僅能自產粗陋的絲麻,稍好些的衣物隻能從明朝或朝鮮獲得。努爾哈赤期間,八旗後輩攻陷城池,劫掠目標以衣物為重,曾規定占據地百姓的衣物“富戶得留九件、中人五件、下人三件”,其他全都充公。直到黃台期當政,國力加強,仍然有八旗軍風俗從戰死明軍的身上剝下血染的衣物穿掛。時至本日,如許的行動早離開了本來意義,而純真成了八旗軍誇耀軍功的標記。
小女孩的爹跟上來,見了楊招鳳好不惶恐,在小女孩頭上用力一拍,罵道:“賤婢子,如何跟軍爺說話的!”說著佝僂著對楊招鳳施禮,“野孩子不知天高地厚,小人這裡給軍爺賠罪!”
又過一日,清軍兵臨城下。
楊招鳳帶著幾名兵士飛身上馬,急催而走,戰馬馳騁之際,抬眼向村落方向正前赴後繼不竭有清軍湧出,成百上千,莫能計數。
橫掃宣府的清軍之以是在攻陷柴溝堡後擔擱了三日,主因在於主帥阿濟格妄圖河套鄂爾多斯部的馬匹,一邊與鄂爾多斯部談判索要馬匹,一邊籌辦由河套迂迴進軍陝西,但是事未成,被人告密。清廷得訊,快馬責成他“將敵軍餘孽務期剿除,以贖疇前逗留之咎”,阿濟格遂不敢再玩忽職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