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袞答道:“老孟不見了。”
何可畏道:“三日前襄藩糧草的最後批已到位,借的是襄陽大米商沈家和蔣家的幌子,旁人看不出端倪。幾個批次點計統共糧草未幾很多五萬石。除了播種外支撐我營至下次收成,綽綽不足。”趙營需銀三萬石,但趙當世與襄藩最後議定的額數是五萬石,多出甚多,趙營的糧荒題目頓解。
何可畏身為趙營外務使,負擔榷商的職責,天然會將棗陽縣商海明裡暗裡、黑道白道的渠道都摸個門清兒。褚犀地這些黑貨上不了檯麵,知者甚少,卻也逃不過他的重視。
趙當世沉默很久,帳內沉寂無聲,帳外暴雨如傾。
趙當世呼口氣道:“我馬上找老龐,讓他撒出些人手,出去找找。有老龐在,即使一隻螞蚱也能從地盤翻出來,老孟必不在話下。”
及龐勁明出去,聽了孟敖曹之事,乃道:“此事包在部屬身上。三日以內,必給主公、韓統製一個交代。”說完,神采一變道,“主公,抓到三個細作。”
參軍務府中出來,趙當世轉頭顧視這座尚未完工的偌大修建,大雨之下飛濺,軍務府的飛簷鬥拱上彷彿都蒙上了層毛毛細細的霧,於雄渾粗暴上更添寂靜與恢弘。想到再過一月,這裡就將成為趙營的核心腸帶,趙當世彷彿感遭到一種從未有過的結壯與期盼。
“老陸去襄陽訪問過,傳聞那邊另有浙、閩等地調來的工匠後嗣,才氣出色。”
“他昨日本應伴隨去大阜山巡查新礦,但本日那邊反應始終未見他現身。部屬找了他幾次,營裡營外及能夠去的地點都尋了個遍,全不見蹤跡,扣問擺佈,也不知其人那邊。”
三人再聊少頃,廳外雨珠如瀑,風聲高文。趙當世說道:“統統事件我已瞭然,二位為我趙營鞠躬儘瘁,是營中表率。”
韓袞聞言點頭,但憂色不減。
另一個白衣男人則道:“小人是曹營趙掌盤子標下夜不收。”
早前,趙當世與陸樸一參議過研製新式火槍火炮的事件,但結論是對於目前狀況的趙營而言為時髦早。創新難,仿造或做些藐小的改進卻不難。當下連張獻忠在火器這一範疇的草台班子都已做到自產最簡樸的三眼銃,趙營悉心極力這麼久,如何能甘於下風。
何可畏點頭道:“部屬也是這麼想的。要買那些鳥銃,必須找其中間人擔待,部屬拿不定主張,故而向主公叨教。”
趙當世對勁道:“火器當中,鳥銃首當其衝。一步步走,穩妥為上。四川各處質料的事,我會知會孔家的人,讓孔老爺替我營集散。”緩緩道,“彆的有龍大人在,滇中這條線遲早要打通,前期便宜火器未出,我營或以交銃替補,你二人也需做好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