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姐於旁悲觀其成
縱不是將死之人,也會有很多煩惱,平靜又有好醫術,又會做人。三言兩語,套一套動靜,也是舉手之勞。
蘇先生倒是經不得他這般說,臉兒也紅了,聲兒也大了:“我尚是奉朝請哩。眼下官家無事、東宮無事,我好處又不此!與其空耗,不如退而育才!”又數說謝虞非常不學好,官做不幾年便嫌無趣,一忽閃便冇了影兒。
九哥又召諸尚書、九卿等一處商討,東挪西湊,將預備與自家兒子出世辦慶典錢摳了出來填了出來。戶部尚書容韶連說:“不成。”九哥道:“有甚不成?他又不會因冇了這二十萬貫便不來了。邊關捷報,比那炮仗聲聽起來和時宜。”
梁宿倒抽一口冷氣,心道:童言無忌。心下倒也讚美九哥如此為國為民,抬眼看諸臣,也都頗對勁。
玉姐因暢,佈施亦風雅,平靜也得很多好處。
不悟道:“終有些兒違和。”平靜竟然說一聲:“無量壽佛,”待不悟看來時,淺笑道,“菩薩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那邊惹灰塵。”他一道人,竟然念起六祖偈語來了。
梁宿朝九哥講解道:“國度原常備一筆錢,以作不時之需,隻未曾想這回用得這般多。死傷將士要撫卹,破城百姓要安撫,三城須重修。又,發兵需糧草。夏秋又是水患多發時,又要備下這一注筆來。尚缺數十萬貫。”
九哥也投桃報李,議事時,將道篆司交與平靜,又與不悟敕封。官家既已將很多事件托付與他,這卻也是應有之義。有這兩個,東宮若想肇事,也不消倉促去買條魚來往腹內塞帛書了,如有個誰想潑東宮臟水,自有他們設法辯白。民氣奸猾是真奸猾,實誠也是實在誠,凡信佛道民夫民婦,不管待旁事如何,怪亂力神之事信起來倒是極虔誠。有這兩個,實是為東宮省了很多事。
平靜是得了玉姐實好處,說話也向著她些兒,因說:“許是當初,我們真該說她是夢日入懷哩。”不悟道:“卻不大好,宮中事,她處得極好,手腕卻有些鋒利了。我讀她上疏,不似個宮眷,倒似個禦史。如果個男兒,許端的能做到高官。”
蘇先生悶悶不樂,不卻曉得貳心中總有一股呆氣,為人樸重,本日這般說,卻並非壞心。另起個話頭兒道:“君子不器,既做得官,便做理僧。且現在我為僧卻比為官便宜哩。”蘇先生道:“有甚好來?你也是個僧官兒。”不悟大笑:“可不是個僧官兒,僧官兒能入東宮,你能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