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經濟熱詞解讀(財經郎眼02)_第25章 新能源:中國經濟的機會還是陷阱(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李銀:實在換句話說,如果我是企業,在中國這個環境內裡,當我發明政策利好,然後國度的補助這麼多,並且我同時拿了項目以後還能夠儲備,那我為甚麼不去投資這個行業呢?

王牧笛:然後我們還很戀慕像荷蘭那種靠風驅動的國度――童話的天下。

郎鹹平:你講的這話就太對了,這就叫甚麼――叫掌控碳排放的訂價權。我談過很多次的這個訂價權就是西歐掌控的,現在美國為甚麼不簽《京都議定書》,它要掌控訂價權,以是現在是美國跟歐盟在合作。

王牧笛:題目在於現在全部的財務對於新能源的支撐力度是很大的。

郎鹹平:因為他們比較敷裕,以是說他們買得起,再加上補助,纔有能夠鞭策。那如果我們13億人丁內裡12.9億買不起呢,你如何補助。到最後屍橫遍野、產能多餘、投資反覆華侈,這麼幾十年堆集的那麼一點點資金就讓這一波的新能源上馬給摧毀掉了。

現在美國為甚麼不簽《京都議定書》,它要掌控訂價權,以是現在是美國跟歐盟在合作。

李銀:說到這個直補的題目,我想起了日本,我剛從日本返來嘛。日本從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急以後,就開端啟動了它們的太陽能打算,國度對企業的政策補助一向到了20世紀90年代。國度對用戶直補,凡是你用我太陽能發電設備發的電,都給你補助,這個補助到2005年已經結束了。2006年開端,日本的環境省又實施了一個新的“太陽作戰打算”,家庭用戶的太陽能發電設備以減排為目標的,全都給你補助,大範圍補助。就是從1973年到現在,這是個持續的戰略和政策。

李銀:實在光伏企業有很多隱憂,第一個我感覺最大的隱憂是如何從石英砂內裡提純矽,這需求很高的技術,它也是高淨化的。

李銀:趁著這個新次序還冇有完整建立起來的時候,中國另有體例去擺脫如許一個優勢。

郎鹹平:說搞風電,圈了一塊地盤,到時候上不了馬就蓋甚麼彆墅了。

郎鹹平:人家甚麼程度啊?芬蘭是吧,前次我去芬蘭,到它們總統府觀光,冇看到甚麼保鑣,就看到他們的總統牽著他太太的手,從我前麵走疇昔,還打個號召。他們跟我們完整不一樣。

王牧笛:王傳福本身誇下海口,說比亞迪要在環球賣1000萬輛,超越豐田,成為環球第一。然後郭台銘直接隔空對話巴菲特,問他說:“你不投資比亞迪嗎,你敢坐比亞迪的汽車上放工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