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一百三十七章 廣東戰局推想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憑甚麼?就憑碣石負山阻海的險要,憑其為了抵擋鄭家打擊而多次加固整修的碣石衛城、龍牙營寨和獅地山營寨?憑他的部下的那點兵將?

守勢之以是順利,首要啟事還是和廣東清軍的佈署有關。尚可喜接收了孔有德分兵鎮守導致覆亡的經驗,幾近將本藩兵力全數集合於廣州,其他各府、州則由綠營兵駐守。南邊綠營兵多不堪戰,明戎服備好、人數多,在清軍主力來援前,守勢順利也就並不是很奇特了。

從兩邊的總兵力考慮,廣西孫延齡和馬雄臨時旁觀,則兩廣清軍隻剩下廣東一家,撤除分守各地的駐軍,清軍主力便是堆積在廣州的藩下、督標、撫標總計不過兩萬多人馬。

朱永興又拿過廣西的戰報,就著輿圖研討起來。

“孤隻是給他比較寬鬆的自治之權。卻不是讓他建立一個duli王國。”朱永興嘲笑起來,“如果他不自珍自愛,違背和談,朝廷征剿不但師出馳名,且不會包涵。”

對戰廣東清軍的另一個無益之處便是明軍的火線援助比較輕易,而清軍則恰好相反,從外省赴援來回動輒數月。比方當年的肇慶之役,尚、耿告急呼救,三月明軍已敗,蒲月清廷才令江寧駐防滿軍赴援,抵粵時隻趕上清算殘局。

而東征的明軍在攻城掠地的過程中,不但俘虜了很多綠營官兵,還獲得了本地百姓的推戴和歡迎。大量青壯主動參軍,並在委任的處所官構造下,在少量明軍軍官的練習批示下,已經承擔起保護治安、戍守占據地的任務。這使得東征明軍在推動過程中兵力的分薄很小,能夠持續保持著必然的兵力上風。

固然朱永興並冇有期望一舉占據廣東,但疇火線的通報來看,東征的勢頭很猛,馬寶等將領的信心也很足。而從朱永興和參謀部的闡發來看,東征明軍如果與清軍主力對碰,也一定冇有大勝的能夠。

蘇利,蘇利,朱永興摸著下巴,在腦海中搜颳著有效的質料。可惜,除了目前手頭的諜報外,他並冇有在本身的影象中獲得有效的東西。

東征作戰目前來看還是很順利,汝陽王馬寶率軍占據欽州後,正向廉州府(今廣西合浦)打擊;晉世子李嗣興率救兵到達南寧後,和吳三省所部合軍東進,攻取了橫縣、靈山縣,然後按打算南下,籌辦與馬寶雄師彙合,主攻高、雷、廉州地區。

汗青上也確切如此,仁慈的百姓因為蘇利反對遷界而投奔推戴他,稱他和他的黨徒為“老蘇兵”,挑選xing地忘記了他加大稅賦所形成的痛苦。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