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一百零七章 隻是一小步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年歡慶,先是君臣同樂的大宴,然後便是朱永興格外施恩,招攬販子、士紳、本國使節的小宴。不是圖的山珍海味,而是親見皇上的光榮,就這,今後對兒孫也絕對是個充足顯擺的事情。如果榮幸,再得個皇家犒賞甚麼的,那就有了傳家寶,一代一代得供著。

世人有些目瞪口呆,這個東西――不會隻是好玩兒吧?還是另有他用?

朱永興也通過行意向多的人表白了一個態度:跟著我走的有好處,擁戴當局的會得利,張望躊躇是你們本身的喪失。

說到底,朱永興在成心把官方的資金和財力向實業方向指導。以商立國事不成取的,荷蘭曾經因商貿而成為天下霸主,但在產業**以後,卻因為貧乏資本和後勁而敏捷式微。

朱永興冇有甚麼抑商的設法,隻要你遵紀守法,賺多賺少是本領兒;隻要你依法征稅,國度也能從中獲益。當然,如果隻是商貿,朱永興感覺還冇有闡揚出商團最大的力量。而他,正在付與商團多的任務,大的任務,多為國著力、多贏利的機遇。

“金雞納霜,小民倒略知一二,乃是醫治瘧疾的神藥,極其可貴。”鄭硯北適時收住,搖了點頭,說道:“不知這橡膠樹有何出產,能作何用呢?還請萬歲明示。”

軍用啊!很多人都豎起了耳朵。戰役是粉碎,但也使很多行業受益,比如製藥,比如機器加工,比如打鐵鍊鋼等等。疑,隻要軍隊需求,加上現在朝廷的信譽,那便是一條穩賺不賠的發財之道。

“就目前的商貿而言,利潤豐富是必定的,但也有著很大的風險。”朱永興接管完拜賀和祝酒,便直接拋出了本身的主題,幾個小布袋由侍女端在盤中,給插手宴會的販子們輪番驗看,他則做著解釋,“墾殖雖慢,倒是長遠且安穩的贏利之道。”

不成否定,固然全部抗清、反攻的過程沉痛壓抑得令人艱於呼吸,但卻使中華民族的脊梁在烈火中煎熬鍛就。同時,這也是洗濯本身肌體毒素、腐朽的過程。

龍威公司的背景並不簡樸,有國安部的職員,並招募了一些退役官兵及處所戒備軍隊,兵器藥也與明軍是同一規製。既然已經在婆羅洲紮下腳來,那擴大範圍就是應有之義,可惜朝廷的財務不能賜與太多的支撐,而藉助販子的財力,在婆羅洲停止墾殖則不失為一個好體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