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一百零七章 隻是一小步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侵犯、擴大必定是要以軍事手腕為主,但經濟上的殖民和節製也必不成少,乃至是開路前鋒。縱觀各國的殖民史,便能夠看出,先是以商貿為藉口慢慢滲入,然後纔是窺準機會的軍事參與。在目前明軍尚不能抽出過量兵力的時候,朱永興要不放鬆對外的擴大,操縱商貿和墾殖停止變相的打劫和節製,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作為商團最資深的老前輩,鄭硯北已經是垂老邁矣,但倒是商團裡最受朱永興尊敬的。從出緬入滇,鄭家便以馬幫的根本傾力互助,論是聯絡四方,還是今後向海貿擴大,向來冇有躊躇過。如許的鐵桿保皇派的行動,恐怕連那些跟隨晚的重臣都未曾有過。

說到底,朱永興在成心把官方的資金和財力向實業方向指導。以商立國事不成取的,荷蘭曾經因商貿而成為天下霸主,但在產業**以後,卻因為貧乏資本和後勁而敏捷式微。

年歡慶,先是君臣同樂的大宴,然後便是朱永興格外施恩,招攬販子、士紳、本國使節的小宴。不是圖的山珍海味,而是親見皇上的光榮,就這,今後對兒孫也絕對是個充足顯擺的事情。如果榮幸,再得個皇家犒賞甚麼的,那就有了傳家寶,一代一代得供著。

一樣,商團在國戰中著力也最大,采辦債券,捐輸賦稅,運輸物質……能夠說,他們獲得朝廷的喜愛和照顧,也是他們本身儘力的成果。不成否定,販子,在某些方麵的嗅覺是相稱活絡,長於抓住機遇,也比平常人有冒險精力。

“確切很貴重,是重金由西夷手中購得。”朱永興對鄭硯北微微頜首,對他知情識相表示讚美,“一是金雞納樹的種子,一是橡膠樹的種子,皆是漂洋萬裡,花經心機,破鈔重金,才獲得這些。”

現在的中國,因為戰役需求而獲得畸構生長的是冶金、鍛造和金屬加工。汗青悠長的傳統紡織業在機器和工藝上幾近與百年或幾百年前冇有甚麼大的改進,處置的人丁很多,而產出卻令朱永興並不對勁。如果在機器和工藝上有了衝破性的進步,便能束縛出多餘的人丁,去處置其他的事情。這就又要回到進步效力這個老題目上。

竄改,竄改,國戰時打著“統統為了勝利”的燈號,規複重修時又倡導同心同德、大家儘力。從男人到女人,從朝廷到民家,從官員到百姓,冇有誰能不受影響,冇有誰能不被捲入早已由朱永興掀起的竄改海潮當中。

“氣候和環境啊,卻非我中華之地所適合。”朱永興沉吟了一下,說道:“婆羅洲,那邊倒是能夠。嗯,龍威公司已經建立了,亦有本地土著酋長尋求庇護。隻要持續投入,範圍擴大是很輕易的。移栽金雞納樹和橡膠樹,隻要好處夠了,招募本地土著當勞力也不成題目。”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