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一百零七章 擁立,會晤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或者能夠倔強和懷柔同時利用,先逼迫永曆讓權,再逼其讓位,從而用戰役局段處理這個困難。但操縱起來確有些困難,永曆軟弱,可身邊還是有些剛強的所謂忠臣,他們不會那麼乖乖地聽話。並且。緬甸的態度也是要考慮的身分之一。

朱永興很篤定地點了點頭,說道:“來歲便會實施,這應當是肯定的事情。固然這是短視笨拙之舉,但對貴軍的短期影響還是有的。當然,如果貴軍能與我軍結合行動,使清軍的廣東海軍難以構成威脅的話,糧草物質方麵的援助,還是能夠做到的。”

“此與殿下進取外洋之地,是否不異?”鄭勝利很有深意地望著朱永興。

“這便是了。光複台灣乃是蓄力,而非逃辟,待到再反擊時,豈不更加狠惡。”朱永興固然曉得鄭勝利光複台灣後,為了運營台灣,必定要減弱東南抗清的武裝力量,但卻不象張煌言那般反對狠惡,以為複台的目標是離開抗清火線,是偶然複明的表示。

國度好處,小個人的好處,旁觀的人能夠振振有詞,說三道四,但當事人要做出挑選時,卻一定是那麼輕易而簡樸。

旗號,號令……朱永興是身在山中不知山,並不是很切當地明白本身現在的能量,對緬甸的永曆和小朝廷另有很大的疑慮。明天易成的這番話,讓他開端重新核閱所處的情勢。

說實話。朱永興也有揮師入緬的籌算,或者將永曆等人節製在手中,或者借緬人之手撤除永曆。隻是機會尚不成熟,他還抽調不出軍隊,或者說是可靠的軍隊來做此行動。

………………

服從朱永興,從命朱永興的,都逐步升官授爵,獲得了重用,不成製止地就構成了一股權勢,但願能更加飛黃騰達。為了這個目標,他們天然不但願朱永興垮台落勢。

朱永興曾經幾次思慮過汗青上產生的事情,對緬甸的做法感到有些猜疑。在清廷未施加壓力前,明軍曾幾次入緬迎駕,刀槍相向,緬人死傷頗大,可為何要強留永曆呢?現在情勢已經分歧,明軍在滇省與清軍構成對峙,戰役有趨於耐久化的跡象。緬人又會如何考慮,如何應對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換個帶領,不免便會重用一批親信,洗濯一批仇敵。貶斥還是好的,大獄一起,這些對朱永興忠心跟隨的,家敗人亡也不料外。以是,為了本身的身家,為了前程,他們就必定要擁戴朱永興不倒。謀朝篡位現在還談不上,但穩固權勢,不使朱永興畏縮,便是很普通的事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