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一百零七章 擁立,會晤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鄭勝利是民族豪傑。這是冇有疑問的。而豪傑不必然是完人,這是朱永興的評價標準。

說實話。朱永興也有揮師入緬的籌算,或者將永曆等人節製在手中,或者借緬人之手撤除永曆。隻是機會尚不成熟,他還抽調不出軍隊,或者說是可靠的軍隊來做此行動。

鄭勝利獲得朱永興的支撐,對於壓服部下眾將還是很有好處的。特彆是糧草物質的供應,能夠大大加快複台的過程。

“蜀有高山峻嶺,尚可攀藤而上,卷氈而下;吳有鐵纜橫江,尚可用火燒斷。凡事必先儘之人,而後聽之天。諸般困難,豈無彆計可破?”朱永興對鄭勝利擊退荷蘭人,光複寶島台灣是舉雙手同意,之前便借陳上川對此表示了定見,此番更是加以鼓勵,“金、廈諸島難以久拒清朝,欲先固其底子,而後壯其枝葉,此乃終始萬全至計。”

朱永興很篤定地點了點頭,說道:“來歲便會實施,這應當是肯定的事情。固然這是短視笨拙之舉,但對貴軍的短期影響還是有的。當然,如果貴軍能與我軍結合行動,使清軍的廣東海軍難以構成威脅的話,糧草物質方麵的援助,還是能夠做到的。”

“異曲同工。”朱永興淡淡一笑,曉得這是鄭勝利摸索之語,“若王爺複台的目標是離開抗清火線,僅從私利考慮,而取闊彆大陸的台灣為安身立命之所,則另當彆論了。”

正因為朱永興看得開,以是纔會屈尊紆貴,前來下龍與鄭勝利一晤。正因為他要求不高,以是才氣同鄭勝利相談甚歡。

或者能夠倔強和懷柔同時利用,先逼迫永曆讓權,再逼其讓位,從而用戰役局段處理這個困難。但操縱起來確有些困難,永曆軟弱,可身邊還是有些剛強的所謂忠臣,他們不會那麼乖乖地聽話。並且。緬甸的態度也是要考慮的身分之一。

“此與殿下進取外洋之地,是否不異?”鄭勝利很有深意地望著朱永興。

“偽朝果要實施本地遷界之舉嗎?”鄭勝利對這個動靜是很在乎的,因為這個政策首要便是旨在堵截鄭軍從本地獲得物質的通道。如果鄭軍登岸,清軍將仰仗陸戰的上風擯除其下海。如果真是如許的話,複台的打算有能夠要提早實施。

大義,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倒是不得不要的。利用倔強手腕,那便是謀朝篡位。抗清武裝的分裂便不成製止;利用懷柔手腕,又擔憂一道聖旨之下,本身墮入忠臣和逆臣之間進退兩難的地步。

朱永興曾經幾次思慮過汗青上產生的事情,對緬甸的做法感到有些猜疑。在清廷未施加壓力前,明軍曾幾次入緬迎駕,刀槍相向,緬人死傷頗大,可為何要強留永曆呢?現在情勢已經分歧,明軍在滇省與清軍構成對峙,戰役有趨於耐久化的跡象。緬人又會如何考慮,如何應對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