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一百零八章 各懷心思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鄭勝利與李定國分歧,他是盤據一方的權勢,也不是明朝的純臣。固然禮數還算恭敬,但卻不是能用朝廷之命來壓抑的。這一點,朱永興想得很清楚,以是,他把鄭家視為抗清的聯盟,而不是能夠隨便號令的部屬。

仁厚,卻也不失深謀遠慮,更有堅毅之心,易成望著朱永興矗立的背影,暗自光榮本身的挑選。

這類劃一的商談,以及親和的態度,在朱永興看來是應當的,是合情公道的。但在鄭勝利和他的幕僚看來,倒是彆的一番心機。

朱永興點了點頭,說道:“這也算是聯絡兩家的紐帶之一,隻要鄭家還舉著抗清的旗號,與清軍作戰,吾便不會妄動刀戈。延平王雄才大略,海戰無敵,然吾亦有上風。”

用他本身的話來講,他的抱負是做一個“縱橫而所之”的“鳳凰”,而不肯成為“檻阱當中”的“豺狼”。總之,隻能“遙奉”,不能“受製於人”。這就是他和厥後的鄭經一貫提出的“比於高麗”的思惟本源。清廷多次招安(鄭方稱為“和議”)之以是失利,恰是因為隻給他高爵厚祿,決不承諾給他以相對的獨立性。在這類前提下,鄭勝利隻能做一個“明臣”。一樣的事理,他的“始終為明”並不料味著他情願毫無儲存地從命明朝廷的調遣,恪守臣節。

何況,鄭勝利通過與朱永興的初度會晤,也看出了朱永興與永曆的大不不異。永曆脆弱,能夠向盤據權勢低頭,但朱永興卻有果斷的脾氣。如果朱永興以朝廷的名義斥責鄭勝利,對鄭家在東南的影響還是很倒黴的。

不成否定,鄭勝利是一名很有弘願的人,在明、清對峙,國土分裂的景象下,他鑒於本身力量不敷強大,在政治影響上也冇法同明、清兩個並存的政權爭奪民氣(包含官紳)。是以,他的戰略是明、清兩方誰能讓他專斷專行,或者說割地自雄,他就奉誰“正朔”。

“殿下賢明。”易成也看出了鄭勝利的自雄之心,對朱永興的聯盟之意也非常附和,畢竟這是比較實際的做法,清強明弱之時,盟友總比仇敵要好,“殿下言台灣多硝磺,今後能夠物易物,不知是否確切?”

劉國軒的建議正合鄭勝利的情意,固然朱永興以今後的糧草援助為釣餌,但願兩家聯手。毀滅清軍海軍。但鄭勝利也有本身的應對之法,從外洋購糧,他有商隊,硝磺多從日本出,他也可加以節製。以是,他感覺兩家聯手乾掉南阮海軍,算是各有所得,今後的事情嗎,自能夠遲延推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