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一百二十四章 隨想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總理處新任總理陳洪範趕快承諾,心中倒是暗自叫苦。很快便要在東北展開第一季守勢,除了支應軍事,賦稅恐怕難有節餘。目前的轉機都依托在攻伐安南鄭氏和占城國,能有多少緝獲,尚是個未知數。就現在而言,能給老百姓口粥喝,餓不死就是聖主隆恩,萬歲實在是有些過苛了。

朱永興皺了皺眉,感覺不甚饑餓,便說道:“那便等等,朕也登陸看看。”

本來隻是坐船簡樸看看黃淮泛區的氣象,冇想到卻惹起了不快的心機。朱永興出船登岸,那幅蒼茫苦楚的氣象已經遠去,他隻是在岸上隨便走著,竄改的龐大反差讓他另有些不適。

“比及湄、河第一季收成,如果有節餘,就給百姓進步些口糧吧!”朱永興時而乘船,時而舍船陸行,察看著一起上的民情,越往北越是感覺表情不好,“另有這衣服,是買是捐,也總要有行動。”

……………

這是應戰和機遇並存的期間,隻要國度的氣力答應,大明的旗號應當插在更廣袤、更敷裕的地盤上,而不是沉醉於舊有的國土,沉醉於山呼海嘯的“萬歲”聲中。

哪怕推遲一兩年才氣毀滅韃虜,隻要能規複民生,使國度的氣力更加刁悍,仍然是安身長遠的作法。隻說這因為當局的儘力施助而存活下來的百姓,他們締造的出產力,他們供應的賦稅、兵源,便能持續不竭的加強國力。

實在要減緩財務嚴峻,另有一個彆例,那就是發行紙幣。用紙幣回籠金銀等硬通貨幣,再向外采辦各種物質。但朱永興以為機會分歧適,以往的朝廷和皇上過於貪婪,把紙幣的信譽全都給毀了。要重新建立起來,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

趙顯吾躊躇了一下,說道:“微臣不懂水利,本不敢乾與河務之事。然河南如有水患,臣恐――”

汗青大潮在奔騰向前,天下正在竄改中飛速竄改,產業反動已經拉開了序幕,一個老邁的帝國如果不竄改,即便複起一時,也不過是迴光返照,遲早要成為掉隊的、被欺負的工具。

當然,硬性規定紙幣暢通,強行收繳蒼內行中的金銀,也不是不可。就象汗青上百姓黨金元券幣製鼎新時,便有期限兌換。製止私家持有黃金、白銀的硬性規定。但成果呢?有前車之鑒,朱永興對幣製鼎新稟持謹慎謹慎的態度,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推動。也就是理所該當了。

扶植比粉碎更難,政治比軍事更首要。滿清退到關外,便意味著國度的重心事情要轉到醫治戰役創傷,規複重修上。但千頭萬緒,既要鼎新政治佈局,又要籌措大筆賦稅,還要治河修路,各種繁難的事情讓朱永興恨不得有通天徹地的本領,一下子便能完成。可惜這隻是胡想,他也得耐下性子,一個一個去處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