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七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乞兵籌餉之事不成,朱之瑜絕望之餘,又感覺“豈孔顏之獨在中華,而堯舜之不斷於異域”,便來往於江戶、水戶兩地,公開講學。並以故裡“舜水”為號,意為“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以示不忘故國故鄉之情。

“方愛卿啊——”朱永興思慮已定,對方以智開口說道:“科學院呢。先以欽天監的名義建立起來,但研討項目還是先是先緊著民生方麵,比如水利,比如良種,比如各種合用機器的改進,要見效快、週期短的項目。至於天文、物理,以及編譯綜合百科全書,還是比及天下安寧後再說吧!”

拋棄,這個哲學術語,進入了朱永興的腦海。所謂拋棄,即丟棄舊事物中悲觀的東西,儲存和發揚主動的東西。既不是將已有的統統顛覆重來。也不是要自覺地擔當統統。

實在,如果朱永興不是這麼深謀遠慮,就遵循之前的傳統,安穩地做一個封建帝王。憑他的功勞,也是跑不了一個明君的名聲。試看清朝的汗青,從仆從製到封建製重新走了一遍,靠著麻痹和僵化公眾,不過是靠著氣候回暖,以及高產作物的提高,使得人丁增加,不還是有甚麼“糠稀亂世”?

而朱永興正坐在湖邊的椅子上,悄悄望著這溫馨的風景。半晌。他悄悄抿起了嘴角,戰役遲早會逝去,而常被以為是單調古板的東西,隻要這安寧安靜的餬口,纔是人們想要的主題吧?

方以智博涉多通,自天文、輿地、禮樂、律數、聲音、筆墨、書畫、醫藥、技勇之屬,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正因為如此,他對朱永興所提出的項目一下子還不能肯定重點。

封建的君臣乾係在搗蛋,這是朱永興的第一個設法。但在沉思以後,卻發明並不是那麼簡樸。魏王馬寶的心機隻是開端,今後還會再呈現近似的人,歸根到底,應當是傳統的中庸思惟在起感化。

知其然,不知以是然,當代教誨隻能教出本身如許的傢夥。看似甚麼都懂一點,可窮究起來,又是甚麼都不懂。朱永興望著方以智遠去的背影,非常有些汗顏。

當然,一種主動進取、勇於承擔、是非清楚的民族脾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構成的,但要使國度保持生機,使民族聳峙不倒,這類脾氣又是必須的。

從朱之瑜的脾氣來看,他不喜宦途,專注於學問,在弘光朝時三召而不就任。之以是如此,也是他以為“世道日壞、國事日非,官為錢得,政以賄成”,本身不能為流俗所容。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