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二百五十五章 荊嶽對峙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夏國相又督率軍隊篡奪了常德以北的澧州,此役冇有顛末戰役,大兵到時,城內清軍獻城易幟,變成蕩朔軍之一部。清將提督桑峨、總兵官周邦寧率部從荊州趕至澧州城外聲援,見仇敵軍容甚盛。自感一旅“孤軍不能迎敵”,“不得不退回荊州”,向朝廷垂危,要求“大兵星馳”赴援。

“吳三桂身膺重擔,甘心從賊,橫行凶逆,塗炭生靈,理法難容,神人共憤。今削其爵,特遣寧南靖寇大將軍統領勁旅,前去毀滅,兵威所至,剋期蕩平。”

常德總兵官楊遇明與吳三桂是故交,官至明守備而降清,先授予山東萊州遊擊,以軍功升至副將。順治十二年,升任湖廣常德鎮總兵官。聞聽吳三桂歸正,蕩朔軍兵臨城下,其子楊寶應亦是蕩朔軍將領之一,遂為內應,開城迎蕩朔軍而入,知府翁應兆投降。清兵逃竄。

以後,閩浙有耿精忠,甘陝有王輔臣,鄭經亦出兵東南,吳軍持續以迅猛的守勢,持續篡奪了廣東、湖南、四川及江西部分地區,前鋒直抵長江南岸,飲馬長江,翹首北望,已擺出渡江北進之態勢,可謂是情勢一片大好。

“處所官民人等,身在賊境,或心存忠義,不能自拔;或被賊驅迫,思疑懼罪,大兵一到,玉石莫分。爰頒敕旨,通行曉諭,爾等各宜循分自保,無聽誘脅,即或誤從賊黨,但能悔罪歸誠,悉赦過去,不複究治。”

“大將賜來黃帶子,親王自領綠旗兵。”說的就是領兵將領都是皇室貴族。這些崇高的後輩,皇親貴胄,都是皇室中的年青一代。他們冇顛末前輩們的艱苦創業的年代。他們平生下來或剛懂事,愛新覺羅氏已經君臨天下,坐享前輩們的勝利果實,秉承父輩的爵位,養尊處優,很少見過戰陣,更談不上豐富的作戰經曆。

殄朔軍日夜兼程,突逼湘潭城下,守城的清軍“士卒崩潰。孤城無援”,湘潭一鼓而下。駐防長沙的巡撫盧震聞聽明軍已占湘潭,為保性命,私行放棄守土之責,竟丟棄長沙於不顧,逃往嶽州去了。

並且。明軍在湖南的全勝,就象一道打擊波,引發了連鎖反應,那些不滿清朝統治的人們,乘時而起,澎湃難抑。

“蕩朔軍換防後,轉長沙,走株州,攻萍鄉,入贛省後與魏君重所部北進威脅南昌。”

“殄朔軍於嶽州設防,敘國公坐鎮,孤三今後親往鬆滋督師。”

究竟上。清廷的遙控批示和調兵遣將已經晚了。常德、長沙“扼湖湘之險,當水陸之衝”,為明軍所占後,“全楚之勢”都轉到了明軍方麵,想要竄改,談何輕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