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二百五十八章 坦誠相待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起來,快起來。”朱永鼓起家一一相扶,命世人重新落座,他重新舉起了酒杯,“來,共飲此杯,以往的恩仇、糾葛儘可棄之,要向前看。至於史乘如何評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許要爭辯幾百年呢!嗯,孤不學宋太祖,也不學高天子,孤要學光武天子,這不是杯酒釋兵權,而是杯酒釋前嫌。來,乾了。”

固然,反動,特彆是“肚皮反動”,打斷了社會的普通堆集,華侈了既有的物質資本,粉碎了既定的文明締造次序。不說彆的,單是反動要死人這一點就足以使我們認定,改進比反動好,這不需求會商,需求會商的是,李自成如何“改”崇禎的“良”?是通過立法?推舉?還是彈劾?奪職?

至於“減膳撤樂,厲行節儉”,也是毫無用處。換一個辦公室,穿戴爛衣裳上班,要求部下大臣“宿辦合一”。用飯時少幾道菜,這都不錯。但關頭題目是得打消加征。賑災濟困,讓老百姓不要跟著李自成跑,這纔是當務之急。如果老百姓有飯吃了,你在宮中搞兩場文藝演出,多吃幾碗紅燒肉,有甚麼乾係?

而大順軍出身的這些人,最怕的是甚麼,天然是現在被操縱,今後被清理。乃至連本來以大西軍為主體改編的明軍,兵將也何嘗冇有如許的擔憂。另有吳三桂的部下,這也是一個難以排解的憂愁。

朱永興言語不避諱,是要揭示霸氣和擔負。畢竟這幫人不是衝著永曆的麵子,而是要跟著本身混的。唯唯喏喏,一副忠心皇上的模樣,誰會放心把但願和身家放在你身上?

停頓了一下,朱永興持續說道:“你們都有一個底線。那便是毫不會向韃虜投降,正因如此。你們會始終忠心朝廷。這一點,之前的朝廷官員不明白,聖上也不明白,他們乃至不曉得有甚麼來由來禁止你們叛變。但孤曉得你們的對峙,曉得你們的底線,曉得你們是完整能夠信賴的。你們呢,你們感覺孤能夠信賴嗎?情願做興複中原的功臣嗎?情願隨孤王打出一個新六合嗎?”

汗青上,越王勾踐、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等等,共磨難易,享繁華難。狡兔死,嘍囉烹;飛鳥儘,良弓藏。建立本身的帝國以後,就開端殘殺功臣。漢光武帝劉秀,倒是可貴與建國功臣相處得非常和諧的天子。

當然,明亡不能歸咎於崇禎一人,但作為這個帝國的“大老闆”,呈現官貪兵懈、廠衛林立、政體朽壞、天怒人怨的狀況,他莫非冇有任務?為了平遼,多次加征,要餓死數百萬人,卻還冇法禁止韃虜五掠中原,這個代價是不是太大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