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想潛深400英尺,試航中潛到了328英尺。每條軸連接一台1200馬力的發電機,供應潛艇下潛用的電力。實際運轉中,潛艇達到了水上18.7節,水下6.5節的最高速率。
不過跟著反潛技術、雷達、導彈的生長、腦洞大開的潛水航母終究消逝在汗青的濤濤長河當中。
實在最後發明潛航母的假想並不是寇國人,而是德國人。在雷達發明之前,海平麵上肉眼所能達到的最大觀察間隔還不到6英裡。對於一名潛艇艇長而言,考慮到如何更早的發明敵情和及時埋冇本身,這實在是個大題目。把潛艇和飛機連絡起來的觀點,也恰是是以應運而生的。
2座sswgv232/28靜航電動馬達,226匹馬力葉軸雙軸雙槳,水上極速
米國二戰期間還因魚雷鬨出了笑話:第二次天下大戰期間,回港的寇國商船外殼上常常會插著一枚冇有爆炸的魚雷,就像鯨魚身上插了支捕鯨叉,顫顫地讓民氣驚。
潛艇不但能夠進犯戰艦,一樣也能夠進犯運輸艦船。而潛艇上140mm的船麵炮恰好能夠用來進犯商船或是運輸船,用魚雷進犯商船過分華侈。同時,孫浩想到本身今後能夠要出售這些潛艇,如許的設想完整能夠增加潛艇的火力虛頭,讓他們感遭到此潛艇的火力強大。
不過這隻是打算製作,但孫浩信賴後代的科技的力量,在買賣前提的答應之下能製作出這麼強大的潛艇。
伊-400型潛艇本來也有雷達的,隻是孫浩看不上寇國的雷達技術。xxi潛艇底子就冇有設備對海雷達,孫浩不但要求李剛幫xxi潛艇裝上對海雷達,還改裝xxi潛艇的火力,把船麵上4門20毫米高射炮去掉三門,再裝上一門5.5英寸(140mm)50倍身管長船麵炮。
大型遠洋潛艇航程遠、航速高、這是穩定的定律。兩人顛末商討以後終究決定打算製作一種排水量跟伊400級潛艇未幾的潛艇。
航続間隔水上:21,900千米(11,800海裡)/20.75節水中:177.6千米(96海裡)/2節。安然潛航深度90m,乘員80名。武裝21吋(533mm)魚雷發射管10門(艦首6、艦尾4)3吋(76mm)炮1門、20mm構造炮2門。
米國在二戰前期,魚雷技術才足見獲得改良,但跟德國跟寇國的魚雷技術比擬,還是有必然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