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行_第五章 漸近線 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這話問得,也算切中關鍵。自古以來,任何朝代都得有官,有吏,有君,有臣。不然修路治水之事,就沒人帶頭去乾。鄉間出了盜匪,也沒人構造青壯去抓。鄰裡間起了膠葛,更沒有鄉老和官府來裁斷。

隻是作為進諫的當事人,劉伯溫卻不成能再主動後退。因為他深深的曉得,此乃本身這輩子最後一次,能把主公,把淮揚大總管府拉回正路的機遇。萬一就此認輸,恐怕此後便鼓不起第二次勇氣,也不成能再獲得任何同僚的呼應和支撐。

畢竟是朱重九最後的時候,並沒有強行逼迫大夥接管他的觀點。究竟上,此人固然一向主張四民劃一,一向“重小民而慢士大夫”,但是在提拔賢達時,卻老是賜與讀書人最多的機遇和最大的禮遇。

隻可惜對於融會過兩世影象的朱重九來說,這個問題底子就不是問題。先和睦地衝著劉伯溫點點頭,然後他給出了一個出人料想的答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好。故交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並且遵循目前淮揚大總管府的運作體例,士紳和莊主堡主們,也是贏利最大的那批人。隻要他們不決計跟大總管府對著乾,他們乃至比原來在蒙元治下,更輕易賺取十倍,乃至百倍的钜額回報。

但是,大夥震驚歸震驚,卻誰也對朱重九本人恨不起來。

劃一的本身,就意味著彼其間無分高低。當然誰都不具有搶占彆人財產為己有的資格。如此,劉伯溫先前的諷諫,完整就成了對劃一的歹意曲解,底子不具有任何壓服力。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候看正版內容!r405

劉伯溫本身,卻早已將存亡置之度外。他要做魏征,要做朱重九的正身之鏡,要以國士之禮回報朱重九對本身的知遇之恩,就不在乎粉身碎骨…

選賢與能,當官是參照起操行與才氣提拔出來的。而不是因為他是誰的兒子,誰的乾孫…更不在乎他姓甚麼,出身於何族…傳說中的三代之治就是如此,與朱重九所堅信的“大家劃一”,沒有任何相悖之處。

是以,他又深深吸了幾口氣。先在腦筋裡考慮了一下說話,然後嘲笑著說道:“主公舌辯之術,劉某望塵莫及…然私財之事易定,公事和國事卻一定那麼輕鬆。如果全天下大家劃一,那誰來為官?誰來在朝?誰來教養萬民?總不能大夥小我管小我的事情,關起家門,老死不相往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