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定天下之扶明_第七十一章 賣鹽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每隔幾天,皮島這邊便派海船疇昔送給補給,同時運回粗鹽。等東江收到批覆準予煮鹽之時,皮島上麵已經堆積了上萬石粗鹽。緊靠著船埠堆放,高高的堆成了一座大山,非常的壯觀。

比來這幾次出運營策,都是梁稷占了上風。程本直現在對梁稷恨到了頂點,乃至到了凡是梁稷同意的,程本直便反對。凡是梁稷反對的,程本直便同意的境地。

海商們又不傻,客歲固然年景不好,糧食漲價了,現在江南的糧食差未幾三兩一石。每斤粗鹽五分,一石粗鹽便是六兩。 隻要把糧食運過來,換成海鹽,便是四成的利。再把海鹽運回江南,想體例賣入大明本地,一轉手又是六倍的利。跑一趟東江,一個來回便是八倍的利潤,扣除開消以及賣鹽進本地需求賄賂的部分,五倍的利潤穩穩鐺鐺。

本來按朝廷端方,凡是產鹽之地,必定要派文官和內宦共同辦理,以便征收鹽稅。實在是拖欠東江銀餉太多太久,朝廷也不美意義了,大筆一揮,免征鹽稅,補助軍用。

眼下島上隻留了一百鹽民,打理著三百畝鹽田。島上每日產鹽五萬斤,合計約五百石。一百鹽民,每日每人隻需求彙集粗鹽五石,活計算起來相稱的輕鬆。早上彙集完最下一層鹽田的粗鹽後,再把鹽田內的鹹水順次往下放一層便可。

袁督師看到此奏摺,拿不定主張要不要轉呈朝廷,便召來了程本直、梁稷商討。

遼南那邊,大片的地盤被售賣或者租賃了出去,海商們招來耕戶開端耕作。

畢竟東江這邊的奏摺都要在寧遠轉一圈,經過袁督師同意後,然後才氣上奏朝廷。袁督師把東江當作眼中釘,常常成心刁難,除了報功之類的奏摺以外,一些催糧催餉的奏摺常常便無緣無端的消逝了。

每家海商登島以後,第一眼便會看到船埠邊堆積的山一樣高的海鹽。海商們急倉促的拜訪過毛文龍,奉上禮品後,便會開口探聽粗鹽的事情。毛文龍隻說此事以全數托付給王啟年,讓海商們找王啟年商討。等海商們找到王啟年,又被推托到楊存孝那邊。

楊存孝公然是做買賣的天賦,自從聽過王啟年講過的雷布斯故事,便把饑餓營銷的法門應用的爐火純青。每當海商們表示出販售海鹽的企圖。楊存孝幾次就是幾句話:“這些海鹽被人預定了的,那些海鹽也被人預定了的。既然掌櫃的和我們東江是老友情了,這麵子也不能不給。鄙人咬咬牙,給你擠出一百石吧。至於代價倒是好說,每斤粗鹽五分銀子。倘若你想要多買?行,拿糧食來換,石半糧食換一石海鹽。”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