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存仁低聲答道:“先生放心,門生既然有誌為親民官。測量地盤之法,已經爛熟於胸。自不會讓先生絕望。”
陸浦神采通紅,支支吾吾的說道:“東江這邊的荒地,大大小小都有,並且有些是山地,有些是水田,如何能弄的清楚。 流民更費事,常常在諸島之間相互流竄,又如何能弄清楚詳細人數。”
這些年氣候特彆酷寒,往年四月尾已經是樹繁葉茂了。本年這時節,氣候才方纔回暖,地盤才方纔解凍,樹枝上麵也才方纔透出嫩綠。
陳繼盛插口到:“說的有事理,我們東江這邊,每年朝廷付出的了糧草不過十萬石。軍隊尚且要屯田才氣滿足軍需。哪不足糧來支撐民屯。本年雖說錢銀多了點,但是要買大量買糧的話,也不輕易。一方麵因為糧價太高,買不了多少糧食。另一方麵,東江這邊出產的人蔘外相有限,引不了太多的海商前來。”
王啟年也嗬嗬笑道:“大帥忘了?鄙品德物第一,策畫第二。鄙人另有體例煮鹽,此法不需鐵鍋,不需柴草,破鈔人力也極少,所產食鹽卻十倍百倍於常見煮鹽之法。前次承蒙大帥恩準,將豬島撥與鄙人,鄙人便在豬島煮鹽。請大帥再給鄙人數十人便可。所產食鹽,除了調換糧草外,其他可用於出售。 隻是此法食鹽產量甚大,事前切不成讓袁督師曉得,不然必會作梗。並且此舉有損揚州鹽商好處,過後,恐怕大帥也要受朝廷詰問。”
毛文龍聽後,鎮靜了起來,說道:“老夫這就上書朝廷,請旨煮鹽。 賢侄儘管罷休去做,倘若朝廷詰問,老夫一力承擔。”
王啟年接著說道:“據鄙人所知,東江這邊尚未辦理戶籍,流民大多按宗族乾係堆積,到底有多少白叟,多少婦孺,多少精乾並不清楚。平時為了獵物水源等事情,宗族之間常常互派精乾械鬥。 到了征兵抵當建奴之時,這些精乾又躲的無影無蹤。建立戶籍之事也該當一併辦理了。 請大帥命令,在各處張貼佈告,並派數十兵丁到處宣講。 東江測量地盤後,按每戶人丁多寡、青壯數量平分發地盤。凡是想獲得地盤者,必須與旬日內於佈告劣品級。如此,想必能很快把戶籍建立,今後也好委任官員辦理。戰時,也能夠按戶抽丁,以彌補兵源。”
王啟年一聽到陳繼盛所說的海商二字,眼睛一亮,大呼一聲:“有了!”
陸浦先開口道:“啟稟大帥,東江鎮諸島,可供開墾的處所本來就有很多。加上本年占有了鎮江,又攻占了遼南之地。新增的地盤,全數開墾出來的話,那就更多了。該當充足東江一年的開消了。可惜流民惡劣,好逸惡勞,不肯當真開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