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立而功業彰,而惡不生』,《閒詁》、《校注》依王念孫據《群書治要》補正作『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惡不生』。
#12王念孫雲:此五字與上文義不相屬,蓋涉上文『推而上之』而衍。
#7畢沅雲:『究』,一本作r窕』,非。王念孫雲:作『窕』者是也。《閒詁》、《校注》依王說改『究』為一窕』。
但是繁華為暴以得其罰者,誰也?曰:若昔者三代暴王桀紂幽厲者是也。何故知其然也?曰:其為政乎天下也,兼而憎之,從而賤之,又率天下之民以詬天侮鬼,賤傲#6萬民。是故天鬼罰之,使身故而為刑戮,子孫離散,室家喪滅,絕無後嗣,萬民從而非之曰暴王,至今不已。則此繁華為暴而以得其罰者也。
#5『未』,《校注》據李本改成『皆』。
#1『近』,《校注》據正德本和《治要》補作『遠近』。
#10以上八字據王念孫說補。
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欲繁華而惡貧賤,然女何為而得繁華而辟貧賤哉?曰:莫若為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端繁華、麵月誇姣者#10。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端繁華、臉孔誇姣者,此非可學能者也。使不知辯,德行之厚若禹湯文武,不加得也,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璧瘡聾,一暴為桀紂,不加失也。是故以賞不當賢,罰不當暴,其所賞者已無端矣,其所罰者亦無罪。是以使百姓皆攸心崩潰,沮覺得善,垂其股肱之力,而不相勞來也,腐臭餘財,而不相分資也,隱慝良道,而不相教誨也。若此,則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亂者不得治#11。推而上之以#12。
#13王念孫雲:自『而天下和』至此凡三十七字,舊本誤入下文『國度百姓之利』之下。今據王說移置於此。
#8『賢』下《閒詁》、《校注》依王念孫說增『為』字,是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王公大人,皆欲其國度之富也,群眾之眾也,刑法之治也。但是不識以尚賢為政其國度百姓,王公大人本失尚賢為政之本也。若苟王公大人本失尚賢為政之本也,則不能毋舉物示之乎?今如有一諸侯於此,為政其國度也,曰:凡我國能射禦之士,我將賞貴之。不能射禦之士,我將罪賤之。問於若國之士,孰善孰懼?我覺得必能射禦之士喜,不能射禦之士懼。我賞因此誘之矣,曰:凡我國之忠信之士,我將賞貴之。不忠信之士,我將罪賤之。問於若國之士,孰喜孰懼?我覺得必忠信之士喜,不忠不信之士懼。今唯毋以尚賢為政其國度百姓,使國為善者勸,為暴者沮。大覺得政於天下,使天下之為善者勸,為暴者沮。然昔吾以是貴堯舜禹湯文武之道者,何故以哉?以其唯毋臨眾發政而治民,使天下之為善者可而勸也,為暴者可而沮也。但是此尚賢者也,與堯舜禹湯文武之道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