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我若為王_第163章 天不佑大明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崇禎此舉,也讓一眾明將曉得一個事理,那就是擁兵自重。兵敗不必然被殺,手裡冇兵必然會死。

更加偶合的是敵酋皇太極,也料定明兵會徹夜出逃……

崇禎癱坐在龍椅上,臉上一片死寂,看不出任何喜悲。剛過而立之年,已有很多白髮,顯得更是滄桑。自問登極以來剋剋業業,崇禎卻總有種有力感。

一陣沉默後,崇禎悠悠道:“大伴下罪己詔吧!”

洪承疇無法,隻得再次竄改戰略,將決鬥改成次日突圍戰。

說來也是張獻忠時運不濟,在兩湖一帶起兵背叛。

諸多身分,使得洪承疇竄改且戰且守的戰略,要在鬆山和韃子停止決鬥。

長年和官軍交兵的經曆,加上官軍精銳儘失,又有宋獻策、李岩從中幫手。流民軍和官軍正麵對戰,涓滴不落下風。

從諸城逃出的臧家三兄弟,也竄改死拚的戰略。調集官方義士,和韃子打起的遊擊。雖見效不大,也起到主動感化……

韃子的殘掠暴行,也激起明人的血腥,開端抵擋韃子。隻是麵對韃子的屠刀,這些百姓也隻是送命。

韃子又在諸城駐兵三月,每天都會出城打劫,搏鬥四周百姓、富戶。所過之處雞犬不留……

就是明兵的冒進,使得後勤錙重被毀。明兵軍心大亂,墮入進退兩難的地步。

官軍以丁啟睿為督師,左良玉、楊文嶽、楊德政為大將,兵分四路救濟開封。

李自成不但大敗官軍,更是招收很多降兵。官軍的糧草輜重、火炮東西,也被李自成支出囊中。

韃子又揮兵十餘萬,繞過山海關進入大明要地,開端劫奪中原。韃子到處燒殺劫掠,如進無人之地。一起南下,在中原橫行幾千裡,直接逼近南直隸。沿途州縣,既然冇人敢抵擋,任由韃子禍害……

此時的李自成,也是大誌萬丈。帶著大勝之威攻破開封,又在在開封稱帝,建立大順政權……

丁啟睿哪會聽一個武將的建議,直接往農夫軍槍口上撞。

後因漢奸投敵,韃子從西門入城,直接屠了全部諸城。

就是洪承疇的讓步,使得一眾將官落空鬥誌。八大總兵信賴洪承疇,不即是信賴張若麒。

兵部尚書陳新甲的親信,不懂戰事的監軍,寺人張若麒則反對決鬥。以為隻要撤退,纔是獨一的前程。

在此危急時候,久經交戰的洪承疇,調集諸將商討對策。洪承疇力排眾議言明:隻要儘力一戰,或許另有一條活路。

左良玉也算是個名將,多次打敗張獻忠,也看出農夫軍的企圖。建議丁啟睿應當步步為營,再挑選機會破敵。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