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一凡人_第二十九章 易拉筒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風義山心頭迷惑,問道:“店中各色飲品皆由杯盞來,且盛發賣頗佳,為何捨本求末,用這甚麼易拉筒?”

兩日過後,青年竟然和老爹駕了一輛驢車來到楊柳風門口。楊雲心中驚奇,請二人進店坐了,父子各飲了一盞酸梅湯。本來楊雲那日自西山返來後,青年便完工刻他所交代的竹筒。同一圖案刻很多了天然諳練,加上家中竹筒都是現成,不消幾個時候,二百個竹筒就已經刻好。

當代瓶裝飲料之以是成為快速消耗品,是因為其便攜易帶,代價昂貴。出產過程中的密封和包裝本錢非常低,幾近可忽視不計。按楊雲的打算,竹筒造價不貴,手感輕巧,能夠作為塑料瓶的代用品。但冇有塑料密封瓶蓋,飲料易傾瀉,還會與氛圍打仗,輕易變質變味。如果不處理密封題目,統統打算隻是癡人說夢。

看著滿滿一筒水,楊雲有些佩服本身的天賦創意。油紙防水,蠟燭凝固快,且潔淨美妙,二者連續絡,真乃化腐朽為奇異,偶然間處理了飲料密封這個大困難。

這一日,楊雲雇了一輛騾車,來西山尋訪刻竹筒的青年。行至山腳,遠遠隻瞥見一大片竹林,青翠綠蔥一向伸展到半山腰,四周冇有人家,唯獨山腳下有兩三間瓦房,想必就是青年的家了。

有話便長無,話便短。

風義山接過搖了搖,問道:“這竹筒倒是很精美,內裡裝的何物!如何開啟?”

心中衝動,一夜無眠,好輕易捱到天亮。楊雲閉門謝客,在店內幾次實驗。

楊雲差伴計卸下竹筒,細細一看,二百個竹筒儘是普通粗細,普通凹凸,圖案也是不錯分毫,如流水線出產出來一樣。楊雲心頭歡暢,給父子二人結清人為,又多給了些腳錢,老爹自是眉開眼笑,不住作揖,青年站在一旁,麵色微窘,倒是淺笑不減。

在明朝,人們照顧飲用水或酒常用的是水囊,水囊由植物皮或膀胱製成,出水口用塞子塞住。塞子和出水口不能完整符合,中間有裂縫,達不到絕對密封結果。且水囊造價高貴,美妙度低,用做飲料包裝不實際。

楊雲心中對勁,說道:“風大伯,這叫易拉筒,是我發明的,將來我們的酸梅湯和果子露能夠裝在這內裡賣。”

送父子二人出來,楊雲又交代青年和老爹多鋸些竹筒備用,不日再去訂貨。青年微微點頭,老爹千恩萬,謝告彆楊雲去了。

楊雲遞過一筒密封好的酸梅湯,說道:“風大伯嚐嚐。”

先前滴蠟時,特地在油紙上留了一個小角冇滴,捏住紙角悄悄往上一揭,油紙韌度高,不易撕破,動員全部蠟封,瓶口齊劃一整就開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