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一凡人_第二十八章 竹刻青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這一日,楊雲從得月樓赴宴出來,心中有了一些酒意,也就不想乘肩輿,乾脆走一走,醒醒酒。路過一個小攤,見攤前人頭攢動,心中便想到了曾經的本身,剛開端賣酸梅湯時也是一個小攤撐起全數江山。現在回想,如在夢中。現在見到小攤,心中感到親熱,便湊疇昔看了一看。

青年自此就迷上了這竹刻藝術,日日在家刻山刻水,刻人刻物,幾年下來倒堆集了一屋子竹刻。老爹擔到集上,胡亂賣上幾文銅子,換些油鹽醬醋返來。青年農閒了,也來城中刻些竹筒換錢,也算學有所用。

楊雲又換上了崇禎手書的牌匾楹柱,文人雅士更是趨之若鶩,隻為瞻仰一下禦筆墨寶。

青年確切有兩下子,不管主顧選題如何刁鑽,總能在刹時一一刻出,彷彿這些圖案早已印在他腦中。

楊雲道了聲謝,接過一看,寥寥數筆,有乾有枝,柳條彎垂,似動非動,真如有輕風吹過普通。當下連連說道:“好!非常好!”

楊雲不過隨口一說,青年卻說出這一堆來,細心一想,又確是如此。楊雲感覺青年非常不俗,兩人又扳話了一陣。

擺攤的是個技術人,二十來歲的一個青年男人。身邊堆了一堆三寸來長的竹筒,手握一柄刻刀在竹筒上飛龍走鳳,未幾時竹筒上就呈現各種人物風景的圖案。靠近一看,端的栩栩如生,活矯捷現。圍觀人群紛繁喝采,這個叫刻個八仙過海,阿誰叫刻個歲寒三友,另有人叫刻個美人西施。青年麵帶淺笑,一一刻出,主顧再掏兩文錢買走。

青年羞怯一笑,輕聲說道:“公子這畫題命得好,平凡人都是讓刻些花鳥魚蟲,人物詩詞,唯獨公子要刻個楊柳風。這一個風字,意境就全出來了,對刻工要求也就高了。所謂畫樹輕易,畫風難。”

楊雲是當代思惟,看出此中商機,乾脆雇人賣起了門票,一兩銀子觀光一次,竟然觀者如雲,每日能收近百兩銀子。

青年如果生在在當代,那就是官方藝術家,奈安在明朝隻能做個鄉農。楊雲聽得心傷,取出二兩銀子交給青年,他卻漲紅了臉說兌換不開,竹筒就送給公子了。楊雲強按著叫他收了,青年又送他幾個較好的竹筒回家做筆筒用,楊雲隻得抱了一捧竹筒回家。

傳言自是不成多信,但也不成不信,萬一傳言是真的呢?因而乎,各路達官權貴乃至朝廷重臣也幾次來訪,同楊雲稱兄論弟,禮遇有加。楊雲曉得他們心中所圖,老是不鹹不淡,世人更加感覺楊雲不是凡人,身上有一股“龍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