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微官_第七十一章 上窮碧落下黃泉(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崔忠孝聞言,憋屈的內心再次內傷,不由淚眼婆娑,心灰意冷。天子近臣逼迫於前,天子內臣明指曲解,上國天子更是虛假,正大光亮以後,卻落在“旦有實證”四字,我上那裡給您弄實證去。您這包庇之意也太較著了吧,明擺著的事,誰不是一眼看破,你卻還要實證?我這還冇籌算告狀,您就已封死了訴求的大門。

認命的光海君派來的認命崔忠孝,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再次無喜無悲地向朱由校三拜九叩,起家決然道:“下國多謝聖明天子和諸大臣的仁慈之心,隻是下國並無委曲,此國書皆出於誌願。”

“臣等皆附議!”

王化貞踱著步子,低頭深思半晌,然後嘴裡喃喃說道:“成則大功立品於朝,敗則禍水東引遼右,高!高啊!”

無法之下,隻好信口胡說,因而崔忠孝拱手道:“建奴兵變,不敬天子,攻占上國城池,搏鬥上國百姓,義憤之下,筆墨激揚,直抒情意,以示無虛。”

王心一更怒,對崔忠孝嘲笑道:“無償供應煤鐵,百兩白銀租借鐵山,同意定邊軍駐紮濟州島,亦是貴國至心,爾等可知要支出代價多少?”

報國三策,上策入廣寧儘收遼東兵權,中策集合山海關之兵力守廣寧衛,下策嚴守山海關不出。

那幕僚笑道:“現在韃子主力皆在廣寧方向,遼南遼右必定空虛。大人何不派一良將,帶領少量人馬東進,趁機光複遼右失地。旦有所得,則為大功。就是最後失利,也不過略有喪失,並且必定激憤韃子,從而將禍水引向定邊軍,暫解韃子對廣寧的威脅。”

那幕僚想了想,笑道:“大人何必憂愁!吾有一策,可解大人兩難之局,此策若成,大人必可進退自如於一時。”

見王心一和一眾禦史還要逼問,崔忠孝把心一硬,回身對朱由校拱手道:“定邊軍不辭辛苦、不避存亡,萬裡橫渡大海,主動為下國毀滅匪患,行軍途中曾山呼標語,說救朝鮮就是救大明,保朝鮮就是保故裡,下國臣民感同身受,亦願與上國一起力抗建奴之亂。救大明就是救朝鮮,保大明就是保故裡!”

王心一又道:“如此荒唐之國書,必是受定邊軍逼迫所至,方有此無法之舉!朝鮮,大明之藩屬,太祖高天子定製乃不征之國。朝鮮國主,身份貴重,豈可肆意欺侮?臣彈劾遼東監軍沈重,不敬太祖祖製,肆意逼迫剝削藩國臣民,亂綱常國體,壞君臣大義,此大奸巨惡也!請陛下聖心公裁,重治其罪,以安天下藩百姓氣,以正賢人春秋大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