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_第100章 流火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練兵第一首要,賦稅充沛,足餉無剝削,這是劉鈞最正視的一件事情。連肚子都吃不飽,還談甚麼殺敵上陣,保家衛國。

劉鈞本身費錢供應軍隊,是以不會有空額,也不會剝削軍餉賦稅,他的九頭鳥幾百人馬,幾近都享用的是大明軍隊裡的仆人報酬。

練兵第二如果,就是足兵。

“我提幾點定見,你們記一下。”劉鈞掃視一遍眾工匠們,開口道,“現在分紅九個組,這很好。不過我感覺在各個製造組內,也能夠再分紅數個小組,每個諳練工匠再帶兩三個淺顯工匠,每個淺顯工匠再帶兩三個學徒工,如許組內再分組。不過製造的時候,必然要嚴格遵循我們的要求,在所製造的軍器上刻記上本身組的編號和帶組工匠的名字。”

軍器都已經下發,特彆是鳥銃隊員、抬槍隊員和虎蹲炮隊員,遵循劉鈞的意義,他們每天都要打上幾十發的彈藥,停止實彈練習。劉鈞很舍的花本錢,火藥雖不便宜,可如果不練習熟諳,那麼就算設備再好的火器火炮,到時打不到仇敵也是冇用。

劉鈞點了點頭,這就是定裝彈藥了。以往都是火藥和鉛彈分開的,事前把火藥用小竹管定量裝好,每管恰好一發的量,臨戰時,把小竹管翻開,從槍口倒入大部分,用通條通實,然後再從鉛袋中取出鉛子從槍口裝入,捅緊。再往火藥室裡倒入引火藥,撲滅火繩,便能夠對準發射了。

而邊軍流亡兵變,也皆因欠餉而起。

如許的事情並不是慣例,而是有很多。比如後代說到明末的大叛逆,都以為最後並不是農夫叛逆,而是邊兵流亡做亂,是他們最早撲滅了兵變之火,乃至從始至終,明末的中原兵變軍中,都是那些曾經的大明兵士為骨乾。

時候轉眼進入了崇禎十二年的七月,氣候仍然酷熱,虎頭堡的工地仍然在繁忙的趕工中。因為氣候酷熱,工地每天天微微亮開端上工乾活,到太陽中天時中間歇息兩個時候,待午後稍風涼些持續,一向乾到日暮入夜。

大明現在的軍隊,不說早爛透了的衛所軍,就是邊軍,那些募集而來的邊軍,也一樣大量空額。就算是邊軍,也多隻要足額的六成,乃至就是這六成,很多時候也並不都是真正的兵。此中絕大多數都隻是充數的炮灰,拿著剝削的的極低的餉,將領們吃空額,剝削軍餉賦稅,用此中部分賦稅重點打造本身的仆人軍隊,殘剩雄師隊則落入他們的口袋。是以就算是現在最精銳的邊軍軍隊,常常能戰者不敷兩成。彆的的要麼是空額,要麼就是些炮灰,隻要那少量的仆人軍隊纔是真正能兵戈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