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清流.大師們的中興時代_第六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胡適的話,即便現在看,也根基是合適究竟的。可惜的是,即便明天,另有很多文學史家,仍視魯迅的散文為獨一正道,用心貶低胡適、林語堂、梁實秋、周作人等人的散文成績,這恐怕不是審美的偏差,而是魯迅獨大的政治認識在作怪。

1936年6月,章太炎忽然離世。吳承仕眾弟子聞章太炎先生仙逝,哀思欲絕,冇法到南邊為師奔喪,他們發《通啟》,告之天下,曰:“先師章太炎先出產生不幸,於本年六月十四日,卒於江蘇吳縣,先生為反動功臣,國粹泰鬥,一旦去世,薄海同悲。”

《獨立批評》第四十六號上,頒發了徐炳昶這封信的同時,胡適藉此信也寫了這篇《我的定見也不過如此》(1933年4月11日)發在同期。文章表示,因日本在偽滿洲國題目上毫不讓步,又回絕國聯的調劑並退出國聯,他已經不主張與日本談判了。

1月11日,上海的顧執中、薩空了、包天笑等報界名流七十一名,聯名在鄒韜奮主理的《大眾餬口》頒發《上海訊息記者為爭奪談吐自在宣言》,與平津構成掎角之勢,向百姓黨當局施壓。七八月間,沈鈞儒、陶行知、章乃器、鄒韜奮四人聯名,在《餬口日報》等報頒發《連合禦侮的幾個根基前提與最低要求》公開信,爭談吐、出版自在。

眼斜好顯蛾眉細,頭大難將狗洞鑽。

在魯迅眼裡,他是附和周作人的。在魯迅三弟周建人寫的《致周作人書》中,可知魯迅與他的說話,魯迅說了上麵彆有見地的話:周作人的很多定見,“有很多處所,反動青年也大可采取,有些人把他一筆勾消,也是不該該的”。當然,魯迅這些話,隻是說給三弟聽,並未敢公之於眾,魯迅是深知厥結果的。

1936年新年伊始,平津訊息學會召開建立大會。激烈號令當局開放“言禁”。紐約《太陽報》、倫敦《每日前鋒報》駐京記者,厥後成了名流的斯諾,主動支撐平津訊息學會提出的廢除訊息查抄軌製的主張。不久,《天下日報》對此做了報導,全天下都存眷中國訊息界爭談吐自在的鬥爭。

人們當然不會健忘,周作人在老友李大釗就義時震驚、哀思的景象。當《順天時報》頒發文章肆意向李大釗的英魂大潑汙水時,周作人氣憤了,持續頒發《偶感》《日本人的美意》等文,保衛李大釗的一世英名,說他是“以身殉主義”的高風亮節之人。文章正氣凜然。周作人還與胡適等人庇護李大釗遺孀、遺孤,心中還惦記取李大釗文集的出版。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