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傳(全集)_第12章 金丸禍(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羋月又問:“母親,你有學過甚麼嗎?”

這時候申椒也被帶上來,跪在地下倉猝辨解道:“小君,實不關奴的事,是天上俄然掉落一隻黃雀落在奴的身上,以是主子吃驚叫了出來,亂了儀仗。”

王後低頭見女兒哭得不幸,不由大怒:“去將那頑童給我拿下。”

卻本來是兩個小侍童見羋月百無聊賴,便拉著她在禦園中打鳥逗樂。

(本章完)

這時候,羋姝的哭聲就顯得格外鋒利。

王後笑了:“‘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姝,你學《詩》學得甚好。”

王後隻生得兩個嫡女,長女已嫁,剩下的就是於諸公主中排行第八者,用了“靜女其姝”典故,起名為姝。倒是比羋月大了一歲,深得王後寵嬖。

羋姝看得呆了,好半天也不肯挪動步子。直到王後要走了,纔在雲葛的半哄半勸中被拉走。

王後眉頭一挑:“如何回事?”她聲音固然不大,但卻頓時將混亂的局麵鎮了下來。諸宮女不敢再叫,俱跪了下來。

以是於當時而言,孺子束髮就學,起首要學《詩三百》,孔子亦曾言:“不會詩,無以言。”貴族後輩,首要學禮,從小跟從大人入宗廟行祭禮,要學《頌》;與人交換,要用《雅》,如果要走削髮門,周遊各國,則學習各國的《國風》之詩,便是學習各國方言中的精要部分。

“典枲,掌布緦縷紵之麻草之物,以待時頒功而授齎,及獻功刻苦功,以其賈楬而藏之。以待時頒,頒衣服授之……”

當日她作為莒國公主,從小天然也是接管嫡妻的教養長大,但是莒國滅亡,她入了楚宮作了姬妾,那一套祭奠禮樂便無所感化了,學得再多,又能如何。

這類被後代稱為《詩經》的文籍,於此時便稱為《詩》或《詩三百》。自古以來禮樂是立國之基,周人宗廟祭祠有詩,若國度風紀有亂亦有人作歌諷刺之;軍旅當中,亦有作歌。不但周人有詩有歌,各諸侯國亦是有之。自周朝建立以來,不但有樂官製歌,亦有彆的另有諸侯、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又有樂府專門派出采詩之人,采各國之風,以整合篇,據悉曆代以來,又積了數千首之多。隻是自平王東遷以來,這些文籍便散落無人清算,後有魯人孔丘,時人稱為孔子者,以規複周禮為誌,便清算遴選了三百多篇詩,整合輯子,世人稱之曰《詩三百》。

莒姬笑著將她摟入懷中:“你是楚國的公主,將來天然是要嫁一貴爵,為嫡夫人,統領姬妾,打理家務,等得你再大一些,我倒要教你如何作一個主母,三餐茶飯、四時授衣、祭奠禮樂……”說到祭奠禮樂時,她的聲音俄然低了下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