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_第8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十二律並清宮,當有十六聲。今之燕樂,止有十五聲。蓋今樂高於古樂二律以下,故無正黃鐘聲,隻以“合”字當大呂,猶差高,當在大呂、太蔟之間。“下四”字近太蔟,“高四”字近夾鐘,“下一”字近姑洗,“高一”字近中呂,“上”字近蕤賓,勾字近林鐘,“尺”字近夷則,“工”字近南呂,“高工”字近無射,“六”字近應鐘,“下凡”字為黃鐘清,“高凡”字為大呂清,“下五”字為太蔟清,“高五”字為夾鐘清。法雖如此,然諸調殺聲,不能儘歸本律,故有偏殺、側殺、寄殺、元殺之類。雖與古法分歧,推之亦皆有理。知聲者皆能言之,此不備載也。

今之燕樂二十八調,布在十一概,唯黃鐘、中呂、林鐘三律,各具宮、商、角、羽四音;其他或有一調至二三調,獨蕤賓一概都無。內裡管仙呂調,乃是蕤賓聲,亦分歧法本律。其間聲音出入,亦不全應古法,略可共同罷了。現在當中呂宮,倒是古夾鐘宮;南呂宮,乃古林鐘宮;今林鐘商,乃古無射宮;今大呂調,乃古林鐘羽。雖國工亦莫能知其所因。

古法,鐘磐每虡十六,乃十六律也。然一虡又自應一概,有黃鐘之虡,有大呂之虡,其他樂皆然。且以琴言之,雖皆清實,其間有聲重者,有聲輕者,材中自有五音,故前人名琴,或謂之清徵,或謂之清角。不獨五音也,又應諸調。予朋友家有一琵琶,置之虛室,以管色奏雙調,琵琶弦輒有聲應之,奏他調則不該,寶之覺得異物。殊不知此乃常理。二十八調但有聲同者即應;若遍二十八調而不該,則是逸調聲也。古法,一概有七音,十二律共八十四調。更細分之,尚不止八十四。逸調最多。偶在二十八調中,人見其應,則覺得怪,此常理耳。此聲學至要妙處也。古人不知此理,故不能極六合至和之聲。世之樂工,弦上調子尚不能知,何暇及此!

宿世遺事,時有於前人文章中見之。元稹詩有“琵琶宮調八十一,三調絃中彈不出。”琵琶共有八十四調,蓋十二律各七均,乃成八十四調;稹詩言“八十一調”,人多不喻所謂。予於金陵丞相家得唐賀懷智《琵琶譜》一冊,其序雲:“琵琶八十四調,內黃鐘、太蔟、林鐘宮聲,弦中彈不出,須管色定弦,其他八十一調皆以此三調為準,更不消管色定弦。”始喻稹詩言。現在之調琴,須先用管色“合”字定宮弦,乃以宮弦下生徵,微弦上生商,高低相生,終究少商。凡下生者隔二絃,上生者隔一弦取之。凡絃聲皆當如此。前人仍須以金石為準,《商頌》“依我磬聲”是也。古人苟簡,不複以弦管定聲,故其高低無準,出於臨時。懷智《琵琶譜》調格,與今樂全分歧。唐人樂學高深,另有雅律遺法。今之燕樂,古聲多亡,而新聲大率皆冇法度。樂工自不能言其義,如何得其聲和?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