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為鄜延經略使日,新一廳,謂之五司廳。延州正廳乃都督廳,治延州事;五司廳治鄜延路軍事,如唐之使院也。五司者,經略、安撫、總管、節度、察看也。唐製,方鎮皆帶節度、察看、措置三使。今節度之職,多歸總管司;察看歸安撫司;措置歸經略司。其節度、察看兩案,並支撐推官、判官,今皆治州事罷了。經略、安撫司不置佐官,以帥權不成更不專也。都總管、副總管、鈐轄、都監同簽書,而皆受經略使節製。
銀台司兼門下封駁,乃給事中之職,當隸門下省,故事乃隸樞密院。下寺監皆行劄子;寺監具申狀,雖三司,亦言“上銀台”。主判不以官品,初冬獨賜翠毛錦袍。學士以上,自從本品。行案用樞密院雜司人吏,主判食樞密廚,蓋樞密院子司也。
百官於中書見宰相,九卿而下,即省吏大聲唱一聲“屈”,則躬趨而入。宰相揖及進茶,皆抗聲讚唱,謂之“屈揖”。待製以上見,則言“請某官”,更不平揖。臨退仍進湯。皆於席南橫設百官之位。升朝則坐,京官已下皆立。後殿引臣寮,則待製已上宣名拜舞;庶官但讚拜,不宣名,不跳舞。中書略貴者,示與之抗也;上前則略微者,殺禮也。
唐製,兩省供奉官,東西對峙,謂之“蛾眉班”。國初,供奉班於百官前橫列。王溥罷相為東宮,一品班在供奉班以後,遂令供奉班還是分立。慶曆,賈安公為中丞,以東西班對拜為非禮,複令橫行。至今初敘班,分立;百官班定,乃調班橫行;參罷,複分立;百官班退,乃出。參用舊製也。
諫議班在知製誥上;若帶待製,則在知製誥下,從職也,戲語謂之“帶墜”。
正衙法座,香木為之,加金飾,四足,墮角,其前小偃,織藤冒之。每車駕出幸,則使老內臣頓時抱之,曰“駕頭”。輦後曲蓋,謂之“筤”。兩扇夾心,通謂之“扇筤”。皆繡,亦有銷金者,即古之華蓋也。
選人不得乘馬入宮門。天聖中,選報酬館職,始歐陽永叔、黃鑒輩,皆自左掖門上馬入館,當時謂之“步行學士”。嘉祐中於崇文院置編校局,校官皆許乘馬至院門。厥後中書五房置習學公事官,亦緣例乘馬赴局。
唐製,丞郎拜官,即籠門謝。今三司副使已上拜官,則拜舞於階上;百官拜於階下,而不跳舞。此亦籠門故事也。
舊製,中書、樞密院、三司使印並塗金。近製,三省、樞密院印用銀為之,塗金。餘皆銅鑄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