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不驚點點頭:“史官多數剛正不阿,能夠實在地記錄一個天子在位之時,產生的點點滴滴。那麼殿下可曾想過,如果有一日您即位後,有史官將您寫成‘謀反即位’的天子,你就要殺了他呢?”
司徒牧又灌了一口酒,歎道:“我天然曉得先生說的這些事理。但是,就算我勝利即位,還是會有很多人感覺我是靠謀反當上的天子。隻是礙於我的職位,他們不敢多言。但是民氣,是我冇法把控的。另有言官、史官,他們的嘴和筆,也是我冇法節製的。將來汗青之上,也不知會給我扣一個甚麼樣的名頭。我也在想,當年父皇逼宮繼位時,也許也是一腔熱血吧。但是冇過幾年,他就把本身的抱負拋諸腦後。或許就是阿誰高高在上的龍椅,會讓人徹頭徹尾地竄改。我擔憂,我會不會持續步父皇的後塵。那麼我此次叛逆,又有何目標呢?”
唐不驚曉得,司徒牧內心很在乎司徒璧廢黜他的儲君之位,將他視為亂臣賊子。以是唐不驚經心為他寫下《告天下書》,就是為了替司徒牧正名。
太子私逃出宮,勾搭亂黨妖人,意欲起兵謀反的動靜,一夜之間在皇宮表裡傳了個沸沸揚揚。司徒璧勃然大怒,下旨拔除司徒牧太子之位,並昭告天下,斥其不忠不孝,罪過累累。他欽點精兵五萬,統帥十名,籌辦討伐司徒牧。在司徒璽和且菡的一味鼓動之下,司徒璧雖屬意莊菲語之子永寧王,但礙於事事皆需倚靠司徒璽,仍改立年僅三歲的司徒琰為皇太孫。
同一時候,司徒牧服從唐不驚的建議,在宜州擁兵自主,改稱呼為“自清王”,籌辦與王軍對戰。“自清王”取“清者自清”之意,意在奉告天下人,他並非謀逆的亂臣賊子。唐不驚又為司徒牧草擬了《告天下書》,洋洋灑灑數萬字,字字珠璣,為司徒牧起兵尋得名正言順的來由。
“那殿下可還記得,為何皇上要殺楊大人?”唐不驚又問。
司徒牧用力點頭:“天然不會。史官就算那麼寫,也不算是錯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