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起1885_第五章 大失所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好官吳大澂到任吉林,在鬆花江沿岸增設多處船埠和渡船,使水路運輸根本連成了一體。

這好官吳大澂1835年生於姑蘇雙林巷,曾因同治帝大婚禮隆,疏請淘汰繁費,後又言時勢艱钜,建議停止圓明園工程。1879年初為河南河北道員,李鴻章保舉吳大澂東調吉林,清康熙年間曾在吉林發兵造船,故該城又稱“船廠”,向來是抗擊沙妖老毛子侵犯的首要軍事基地。

是以吉林當時城鎮化近似於“飛地”式的大擴大,新產業也近似於“騰躍”式的大展,城鎮化新產業的展,也拉開了俺故鄉東北,近當代產業根本的本書幕後繁華景像,夢起1885新的起點,新的征程,新的抖擻,新的衝破,新的雄起,1885俺來了。

當時吉林省會是吉林市,而不是現在的長春市。天下省市同名都會,也就隻要吉林市是獨一。

好官吳大澄記“臣與銘安(吉林將軍)前派候選知府李金鏞,訪求鉛鐵各礦,覓得礦洞山鐵礦一處,交河煤礦一處,栗子溝鉛礦一處。據李金鏞親身履勘,采呈鐵樣鉛樣,成色頗佳。聞鐵礦、鉛礦尚不但此三處,須俟奏調熟諳礦務之員,雇工采煉,必可廣開利源。向來東三省鐵貨,皆自獲鹿販運而來,代價非常高貴。今擬以西法煉鉛、鍊鐵,又得近地煤窯,足供熔化之資,可便民用,可製軍火,可濟餉需。即機器購自外洋,6路稍形跋涉,而本省有鐵有鉛有煤,棄之不消未免可惜。此機廠之不成不設也。”後調很多探礦職員到吉,現浩繁可用礦源。

當時俺故鄉吉林糧食極其豐富,鬆花江水道很深,江寬水大,航道極其便當,水流四通八達,能夠直出圖們江口,南往可到大遼河出海,北行從黑龍江出海。是以當時的吉林城,也就成了周邊糧食的首要加工集散中間。厥後跟著吉林局設立,其航運才氣極加強,更呈現了浩繁航運散商散戶,放木的放木,運貨的運貨,非常繁忙熱烈,從而加快呈現了金屬業、建材業(土磚洋灰,水泥稱洋灰),陶瓷業,木器業、造紙業,糧食業,製糖業,繅絲業,染織業,靴帽布衣製造業,毛皮加產業等等,大大小小,五花八門浩繁近當代企業,如雨後春草升,數日草已高普通的生長展起來。以俺故鄉傳統的燒鍋業(釀酒業)為例,當時就有燒鍋4o多座,其產銷量之大可見普通。

當時吉林局是老東北近代機器產業第一家,它利用的根基滿是機器設備,辦表正書院(機器製造產業專科黌舍),它在吉林邊陲古城破地而出,引了當時東北一係列近代產業展,引了各種礦藏開;是前期機器局有了電廠,引了寶華電燈公司創辦;是吉林局的周逢春前期創辦了吉勝火磨公司與誌強造紙廠,他們都是當時東北產業的前鋒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