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起1885_第五章 大失所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好官吳大澂到任吉林,在鬆花江沿岸增設多處船埠和渡船,使水路運輸根本連成了一體。

好官吳大澂是中國近代史上屈指可數的愛國能臣官吏之一。他受命於危難之際,在開吉林邊陲防備沙妖人侵,保衛國度國土等方麵立下了不朽的功勞。吉林局的創辦,作為吉林防務中的首要構成部分,以抵抗外侮為主旨,是好官吳大澂秉承“師夷之長技以製夷”思惟的勝利實際。固然受期間和汗青的範圍,疇昔吉林局的感化冇有完整精確和充分地揮,但畢竟是在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設備後,由國人獨立自主地建成和展起來的,是東北最早的近代化機器產業,也是洋務活動中浩繁兵工廠局中較有效果的一個處所機器局。

好官吳大澄記“臣與銘安(吉林將軍)前派候選知府李金鏞,訪求鉛鐵各礦,覓得礦洞山鐵礦一處,交河煤礦一處,栗子溝鉛礦一處。據李金鏞親身履勘,采呈鐵樣鉛樣,成色頗佳。聞鐵礦、鉛礦尚不但此三處,須俟奏調熟諳礦務之員,雇工采煉,必可廣開利源。向來東三省鐵貨,皆自獲鹿販運而來,代價非常高貴。今擬以西法煉鉛、鍊鐵,又得近地煤窯,足供熔化之資,可便民用,可製軍火,可濟餉需。即機器購自外洋,6路稍形跋涉,而本省有鐵有鉛有煤,棄之不消未免可惜。此機廠之不成不設也。”後調很多探礦職員到吉,現浩繁可用礦源。

麵對沙妖白皮野豬老毛子的入侵威脅,好官吳大澂到吉時,吉林當時將軍銘安的軍隊首要為八旗營兵和處所練軍的極少處所城鎮官兵,底子就冇有專門用來保衛吉林邊防的軍隊……

這好官吳大澂1835年生於姑蘇雙林巷,曾因同治帝大婚禮隆,疏請淘汰繁費,後又言時勢艱钜,建議停止圓明園工程。1879年初為河南河北道員,李鴻章保舉吳大澂東調吉林,清康熙年間曾在吉林發兵造船,故該城又稱“船廠”,向來是抗擊沙妖老毛子侵犯的首要軍事基地。

至此,俺故鄉吉林金銀銅鐵鋁鉛煤等兵人為本就全有了,建局根本已備,隻差人和設備、技術嘍。當時吉林周邊更是山多林密,木料資本極其豐富,到處是大樹大林,並且鬆花江水流全境,是極少的不凍之江,砍木入江順水運,極其便當到江邊,長木成串於江麵,逆流而下入城來,這也是當時吉林一奇景。縴夫沿岸伴木引,江麵圓木順水行,大木成排又成隊,浩浩大蕩運木來。

由此可見,當時好官吳大澂對吉林的計謀職位是心領神會的。吳“本擬回籍探親,因吉林事件緊急,未敢乞假”,是以獲得慈安皇太後的獎飾:“忠孝本是一樣”。在京師稍事籌辦後,好官吳大澂於5月出京,6月出山海關,24日下午到達吉林省會(今吉林市)。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