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與煊父子之情,血脈之恩,倘煊為後繼之君,兒望其賢明仁和,做一有為之君。兒光陰無多,未料將來。倘其不堪帝位,又當如何?
落款是,兒穆梵親筆。
兒考慮好久,方決定留下此書,以備萬一。
母後看到此信,定是煊鑄就大錯之時。
萬裡江山,乃父祖先民氣血所成,兒於帝位十載,戰戰兢兢。父於帝位十載,傾經心力。母後幫手兒與父兩代帝王,於江山所用心血,更勝兒百倍。兒縱有私心,亦不能不慮祖宗基業。
阿念修過先帝年間的史乘,曾有幸看過先帝的一些手書,認得出,這是先帝的筆跡。並且,這筆跡雖不算清透有力,卻也筆跡超脫,可見先帝在謄寫此信時身材尚可。先帝的信並冇有甚麼客氣話,開信便是:
其他諸子,兒祈母後細度其才,倘有可堪教誨之人,請母後不吝教誨,以備為後代之君。
父皇臨終,將兒與江山拜托母後。今兒不孝,先行拜彆,無可拜托,唯付母後。
太皇太後如許的職位,實在與江翰林當真冇有甚麼共同說話,太皇太後也不過是傷感之下方有此感慨罷了,擺擺手,令江翰林退下了。
太皇太後身邊僅留了一名貼身的女官,那位女官瞧著年紀與太皇太後相仿, 想也知必是太皇太後親信中的親信。女官驗過漆封,方翻開信,取了出來, 恭恭敬敬的奉予太皇太後。
倘母後一時難決廢立之事,兒有一議,不知可否。
第515章
兒今不過而立之年,一朝故去,帝室式微,再所不免。諸藩王非兒之兄長,便為兒之叔伯,倘藩王之子有天縱之才,兒無話可言。倘無此驚才絕豔之輩,望後嗣之君,仍取自兒之血脈。不然,兒之血脈,斷難儲存。
阿念奉上信, 便欲辭職。
兒今有七子,宗子煊年方十一,尚是幼年。倘無嫡子,儲君之位如何決計?諸子尚小,資質難辨。皇子尚幼,諸臣必以長幼而論,母後胸懷,亦會偏向立長之說。依兒私心私意,宗子煊並無不對,其他諸子亦難辯賢愚,不立宗子,今後宗子如何自處?倘立宗子,煊年幼,其母曹氏卻非□□之人。
願母後千秋萬年。
太皇太後卻道, “你分歧於彆人,不必如此避諱。”
相對的, 是以事是先帝叮嚀過, 倘帝位震驚方可呈上。阿念一向把此信當作燙手山芋。
兒沉思多日,此時兒心中之難堪,彆人不知,母後必知。
皇後有娠,兒一喜一憂。倘皇後能誔下皇子,則此子為嫡子,縱兒一朝拜彆,有母後幫手,皇後賢白,隻要此子資質尚可,縱今後守成,兒亦無可憂心之處。倘皇後誕下皇女,則為公主,兒曾笑言,倘有公主,需求與行雲阿姨做一回親家。行雲阿姨曾隨兒遠赴蜀地,對兒悉心教誨,兒以嫡公主相許,料得必是一樁上好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