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當不會因為荀將軍目無太後之尊,或與太後政見相左,就棄之不消吧?”
太後似有所覺,微微點頭開口問道。
“火線鎮守的荀老將軍,年已七旬,恐力有不逮。”
“臣等附議!還請陛下三思!”
“此等兵情,不是去平叛,是去送命。”
可惜當時候的本身,隻會縮在簾後當個無用天子,哪有甚麼本領庇護忠良。
朝廷雖說撥了賑災銀兩,但哀鴻不但冇糧吃,反倒多量餓死街頭。
“若再強行調派,隻怕適得其反。”
但是他一番話還冇說完,就被李天義所打斷。
李天義的目光掃過那老臣,雲淡風輕的開口問道。
這等人,在疇昔的李天義眼中,是可貴的清流。
放眼全部大魏朝堂,看得上這位天子的可謂是屈指可數,更彆提另有很多諸侯虎視眈眈。
“戶部尚書安在?”
“如此將兵,如此朝廷,朕不要!”
朝中議政之人多數文弱佞巧,唯獨他向來都不屑與寺人同席,更未曾憑藉過太後那一派。
眼看著太後主動掀過此事,眾臣如蒙大赦,紛繁轉移話題。
跟著李天義話音的落下,太後神采微僵,一時候不曉得說些甚麼。
“他們安坐都城,卻讓一個久經疆場的老將單獨赴死?”
平生大小數十戰,從未一敗。
李天義非常對勁的點了點頭,回身麵向太後,隔著珠簾神采寂然的開口問道:“太後向來明察秋毫,鐵麵忘我。”
太後微微眯起雙眼,語氣減輕了幾分。
三十年軍旅生涯,曆任邊防大將,打過北蠻、平過西羌,鎮過江南水賊。
“若論年老,他六旬之齡卻仍親身上陣殺敵,不如問問朝中有幾人敢如此?”
“兒臣斷不敢因其身份而姑息,此等廢弛宮規者,留之無用。”
畢竟那鐵麵忘我的名聲,是她苦心維繫二十年的外套。
“空有將軍之名,卻未踏疆場一步。”
“旬日以內交朕一份詳查清單,若查出貪墨,連坐三代!”
“現在關中兵變之事久拖不決,實乃大患,不知兵部有何對策?”
“若論交代,朕寧肯對天下人交代一個戰死疆場的忠臣,也不肯對一群養尊處優卻暗害忠良的小人交代。”
可到了火線,荀將軍部下隻要兩千老弱殘兵,連禮服都是拚集來的,糧草更是三天一斷。
隻不過……就算這天子再廢料,好歹也是正統,起碼明麵上的東西還是要做一做的。
“你親身督查賑災銀兩撥付,沿線賬目、物質分發、轉運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