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上輕揚的一粒灰塵_第十九章 山裡照明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氣度與山野一樣開闊,眼神與山野一樣烏黑,神情與山野一樣喧鬨,彷彿怕突破山野的沉寂,普通很少大聲喧嘩,常常都是輕聲細語。

是以,鄉村家庭省電認識是很強的,能不開燈儘量不開燈,人一分開必須順手關燈。

早早吃了早早歇息,也能節流油燈的燃油。當時不象現在,家家戶戶都是點火油燈的,講究點的,有燈台有燈罩,粗陋點的,就用一個豁口的小碗,倒入火油,撚出根燈芯放入,豆大的火苗,隻能照亮身邊,略微遠一點,就一片暗中,冇法瞥見。

村裡通電以後,火油燈還存在了很長一段時候,因為當時候供電還不敷穩定,鄉村電線架設間隔長,穿林過路,常常呈現斷線短路等環境,這時就要重新利用火油燈,或者利用蠟燭。

但是恰好就是那麼輕易停電,並且一旦停電,冇有幾個小時是解除不了毛病的,偶然候乃至要幾天。

隆冬常見早晨乘涼,寒冬常見盛陽之下取暖,初春田間地頭勞作閒暇,暮秋揹負收成以後安息,都有一杆旱菸伴隨,撲滅了多少思路,燃燒了多少光陰,見證了多少風雨,吞吐了多少故事,跟著煙霧消逝時空,寂隱山林。

有些家庭為此特彆買最小功率的燈膽,普通都是15瓦,鄉村人形象的叫作“15支光”,也有30瓦、100瓦的,叫作“30支光、100支光”,淺顯人家很罕用,特彆是“100支光”的燈膽,隻要在大隊會堂等大眾場合才見到過。

比及夜深人靜,行遷寢息,各自將菸灰吹儘的吹儘,敲掉的敲掉,旱菸袋在菸鬥上纏繞幾下,清算伏貼,步入房屋,有的會撲滅火油燈,有的乾脆摸黑。

為了製止偷電,電站普通都將鄉村家庭的電錶,安裝在較高的處所,厥後還加上了封條。到現在已經變成鐵盒子,再冇法連接細線偷電了。

小時候冇少見偷電被查到,或者發明有偷電懷疑,而產生爭論喧華。電確切好用,卻要電費,並且電費還不便宜,在當時的鄉村,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