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群雄盤據情勢
孫策,占有江東。
張繡,占有宛。
漢朝一漢畝產糧2石,一年雙季
袁紹,占有冀州,青州和幷州。
而後馬騰之子馬超為報父仇發兵攻打長安,曹操將其打敗,奪了西涼地區,馬超入川後在葭蔭關歸順劉備。
王匡,占有河內(非越南都城河內)。
公孫度,占有遼東。
東漢末年,農業出產呈現嚴峻的地盤兼併征象,直接導致處所豪強權勢的崛起。
張魯,占有漢中。
刺史軌製源自西漢武帝期間,本意是用品級低的官員監察品級高的官員,以達到製衡的目標(以六條問事製衡官員),固然刺史的權力越來越大,但是始終冇有統領一州的法定權力和信度。不過到了東漢靈帝時,他接管劉焉的建議,將各州刺史改稱州牧。因而,刺史成為處所的官員,從本來的中心和郡、縣之間插手州一級,成為中心、州、郡、縣的四級佈局。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把握一州的軍政大權。
劉虞,公孫瓚,前後占有幽州。
建安13年春(公元208年),劉表病死,曹操順勢南下取了荊州,劉備逃往東吳,而後就發作了聞名的赤壁大戰,曹操大敗而回,孫劉兩家為篡奪荊州四郡而摩擦不竭,終究荊州被東吳篡奪。
(184年-220年,東漢中平元年-建安二十五年)係指東漢末年亡國前夕海內軍閥盤據混戰的局麵,直至曹丕篡漢或三國鼎立(東吳孫權於229年稱帝)結束,持續36年(或以東吳建國計,為45年)。
漢末天下分代表了王朝週期律的一種典範。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在彈壓黃巾農夫大叛逆的過程中,各地地主武裝乘機擴大本身的權勢,侵犯地盤,從而構成一股盤據權勢,“務相兼併以自強大”。如:
孔融,占有北海。
當時東漢共分為十三個州,每個都有豪強盤據。各方權勢相互相互交兵,百姓餬口天然苦不堪言。
西涼刺史董卓進入洛陽把持朝政後,曹操占有兗州;袁紹占有冀州,青州,幷州;幽州太守劉恢占幽州(正統,漢朝先帝封的);袁術占有南陽及淮南地區;孫堅占江東部分地區,領長沙太守;公孫瓚占平原地區(這個平原是地名);徐州牧陶謙占徐州(正統,漢朝先帝封的);劉勳占江東地區的皖城一帶(正統,漢朝先帝封的);鎮西將軍馬騰占西涼地區(正統,漢朝先帝封的);益州牧劉璋擁天府之國益州(正統,漢朝先帝封的);荊州牧劉表擁荊襄九郡(正統,漢朝先帝封的);張魯占有漢中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