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_第5章 論語為政(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原文】

③損益:減少和增加,即優化、變動之義。

子張問孔子:“此後十世(的禮節軌製)能夠預先曉得嗎?”孔子答覆說:“商朝擔當了夏朝的禮節軌製,所減少和所增加的內容是能夠曉得的;周朝又擔當商朝的禮節軌製,所拔除的和所增加的內容也是能夠曉得的。將來有擔當週朝的,就是一百世今後的環境,也是能夠預先曉得的。”

①季康子:姓季孫名肥,康是他的諡號,魯哀公時任正卿,是當時政治上最有權勢的人。

④臨:對待。

③勸:鼓勵。這裡是自勉儘力的意義。

孔子說:“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搭,小人與人勾搭而分歧群。

在本章中,孔子又提出“義”和“勇”的觀點,這都是儒家有關塑造高朱紫格的標準。《論語集解》注:義,所宜為。合適於仁、禮要求的,就是義。“勇”,就是勇敢,英勇。孔子把“勇”作為實施“仁”的前提之一,“勇”,必須合適“仁、義、禮、智”,纔算是勇,不然就是“亂”。

【評析】

②比:音bì,勾搭。

本章內容還是在談如何從政的題目。孔子主張“禮治”、“德治”,這不但單是針對老百姓的,對於當政者還是如此。當政者本人該當持重鬆散、孝敬慈愛,老百姓就會對當政的人尊敬、儘忠又儘力乾活。

②奚:疑問詞,相稱於“為甚麼”。

【註釋】

【註釋】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於公元前542年,孔子的門生,耐久跟隨孔子。

②對曰:《論語》中記錄對國君及在上位者問話的答覆都用“對曰”,以表示尊敬。

【原文】

①或:有人。不定代詞。

【原文】

子貢問如何做一個君子。孔子說:“對於你要說的話,先實施了,再說出來,(這就夠說是一個君子了)。”

【評析】

【譯文】

孔子並不反對他的門生追求官職,在《論語》中另有“學而優則仕”的看法。他以為,身居官位者,該當謹言慎行,說有掌控的話,做有掌控的事,如答應以減少失誤,減少悔怨,這是對國度對小我負任務的態度。當然這裡所說的,並不但僅是一個為官的體例,也表白了孔子在知與行二者乾係題目上的看法,是對上一章“知之為知之”的進一步講解。

【譯文】

【註釋】

【譯文】

②殆;迷惑、傷害。

孔子在這一章中提出君子與小人的辨彆點之一,就是小人結黨營私,與人相勾搭,不能與大多數人和諧相處;而君子則分歧,他胸懷廣漠,與世人調和相處,從不與人相勾搭,這類思惟在明天仍不失其主動意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