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要不是當年那三家聽了盧二爺的發起,隻怕這會子單是一個淥水山莊,就能抵得過盧府各處的產出所獲了。到底這府外之人並不曉得,盧府實際的景象如何,隻一味想著盧府本世代官宦人家,有道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現在遠不如當初了,卻也不是淺顯官宦人家可比肩一二的。
倒不是擔憂自家的釀造之法,遠不如那些販子當中的作坊,而是主家本就早有警告。若想安寧度日,這等最易透露山莊財力的進項還是莫要沾手的好。
雖說隨後的幾次翻建,添置都與先行離京而去的盧臨淵,再無半點乾係。就是現在站立山間的,也無一人曉得此中的詳情。不過是在轉向側對淥水山莊的那方,略有些驚詫的問道一句:“如何另有旁的人家,也在這深穀裡購置了山頭不成?”
殊不知,這幾年間若烏有外城的那處堆棧興趣,隻怕這偌大的盧府就將近支撐不住咯!本來不過獨一老爺一人在朝為官,尚可勉強應對有序。而隨後次子任職時,因其本不愛應酬,又可藉著久病未愈之名,蟄居在家中放心療養。如此一來,對於府中支度一項而言,也是為之一鬆。
到了梁家還是未曾有多少變動的雜貨鋪麵,現在早已由本來這店內的伴計劉四,接辦運營著。眼下鎮上或許還冇有多少人曉得,這家的大掌櫃早已將重點移去了彆地,獨留下之前的伴計劉四做了這表裡兼顧的二掌櫃。
倘若再提及,餘下那些看似零散的財產來,也是不容小覷。藥田那一塊,本就多數為了自家藥堂的用度而設,即便略有售賣些與人也不過是順手之事罷了,比起外頭集市上山間采藥人的代價來,恐怕也是略有不如。更不敢將那現在隻供莊內耕戶們,每逢節慶時自飲的各色果酒、米酒,售於外間的商戶了。
聽到此處,這旁的經年書辦也已不住的點頭,一個勁地碎碎唸叨著:“這便是積少成多,聚沙成塔……聚沙成塔哦!”
現在盧府管事與姚家之人,一併為了這購置荒山之事,尋到了衙門中來,即便是早已接辦此樁的經年書辦,也不免略有迷惑。這到底是個啥狀況,前兩年專管此事的沈書辦,請辭回家後就購置大小幾個門臉兒。端莊當起他阿誰費事費心的店主兼房東。
一來,這盧家兄弟未分府前,淥水山莊那片地界可千萬不敢往外說去。慢說他盧二爺好歹也曾在京裡戶部任過職,可畢竟還是有損他府上的名頭,真要再被故意人傳出個兄弟反麵來,又得鬨得滿城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