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亭中坐定,點了吃食茶飲後,兩人才低聲扳談起來。
原說這廟門之前設此一亭。定是香爐煮清茶,由一旁默不出聲的小沙彌奉上便罷。
而這題寫匾額之人並非彆家,倒是與盧二爺略有交集的本地知縣董學廉。兩人正賞著窗外美景,品著自家親授的茶點,耳邊倒是清楚傳來那旁隔帷當中,一男人朗朗之聲:“不知姑母在此稍停,侄兒倒是告饒了。”
隻是盧二爺一起與娘子並肩徐行,隻將其展開三分,為身邊老婆掩蔽頂上日光之用,並未及全然伸展開來罷了。若非如此,現在那幾道略作逗留的目光,定不似這般略有波瀾咯!
正待伉儷倆相視一笑,悄悄點頭重又轉向窗外精美之際,那男人侃侃而談之言,卻已將兩人的目光引了疇昔。
“另有這滿池的沁人暗香,與亭中的美食好飲,也算是另一相得益彰之處!確切令人驚奇的很,此等佛門世外之人,又怎會如此曉得世人之心,竟然想出在此修建一水榭涼亭,供人小憩品茶?”不覺已是獵奇環顧了屋內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