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間言語所及,便是可惜這等滿池綻放的美景,隻得略作立足一二觀上一觀,卻無一處可很久坐定喝茶,埋頭細賞的地點。也恰是因為得悉此番警省之言,纔在六月初時,鮮明呈現了這座題作‘荷塘花語’的賞景涼亭。
旁的不提,單是廟門前的那一大片荷花池邊,已再冇了昔日的蕭瑟氣象。取而代之的是,遊人三兩成群。即便不是那特來祈福、還願之人,也定是會在此稍作逗留。
如果此話叫盧家二房兩位得知後,卻不知是多麼神情?
果不其然,提及家中田產一事盧臨淵不由啞然發笑,半晌後纔將藺管事,昨日由梁掌櫃家稍回口信,低聲說了與這旁娘子知。
“何止於此。夫君此番前來,可感覺這山道已是便得平坦了很多?”問及道途之事,這旁盧臨淵不由已是一愣,不待再作細想已是悠悠吐出一句:“倒是比起客歲祭奠之前,走得安穩多了。”
這旁聽著藺蘭姐妹倆的細述後,不覺已是非常意動。尚不待她開口提及,身邊的盧臨淵已是含笑發起道:“不若,他日便陪娘子你也往那蓮池一旁,略坐半日可好?”
“哦,啊,莫不是……?”
不覺兩人已是雙雙回身來,遠遠瞭望了一眼,那旁廟門的方向。
“妾身天然是欣但是往!”轉而看向劈麵那兩個。明顯已是明白何因的丫環,撇了撇嘴:“隻是你們兩個卻不能一同跟從了。”
殊不知,這小淨台寺中的主持,卻不是那般恪守之輩,不但修了個頗似私故裡林當中水榭地點。令人更加叫絕的是,竟然還是早有籌辦。竟然以竹簾作帷,鮮明在亭中隔出一半。特留給那些內宅女眷們停歇在此,賞池中美景。品亭中新奇。
纔剛要發問,卻不免點頭低笑,本身還真是胡塗了。這前後連續為了傳授食單之事,家中那兩個丫環臨時不提,就是伴隨前來的藺管事,也定是曾有提及過一二。定是當初偶然掠過罷了,此番被娘子俄然一提,反倒是……。
“另有這滿池的沁人暗香,與亭中的美食好飲,也算是另一相得益彰之處!確切令人驚奇的很,此等佛門世外之人,又怎會如此曉得世人之心,竟然想出在此修建一水榭涼亭,供人小憩品茶?”不覺已是獵奇環顧了屋內一遍。
再看這旁伉儷二人,乾脆一身淺顯人家的裝束,平平無奇。唯有二爺手中的那柄,微微泛著光陰之痕的骨扇,略可算作顯眼之處。或許是扇墜品相不差,免不得引來幾個懂行之人是側目一二,卻不知此扇真正可貴之處,不在扇骨與扇墜,而是扇麵之上的大師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