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_第43章 反應第二:反覆刺探,隨機應變 (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老子說過:“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荏弱勝剛烈。”意義是要想封閉它,就先要翻開它;想要減弱它,就先要強化它;想要廢除它,就先要暢旺它;想要獲得它,就先要賜與它。這就是所謂的在對比當中以弱勝強的體例。這段話跟《鬼穀子》第二卷中的“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的意義基秘聞同,都是操縱事物相反相成的規律,從背麵摸索,求得正麵真相。

古之大化者①,乃與無形俱生。反以觀往,覆以驗來;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動靜真假之理,分歧來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賢人之意也,不成不察。

④反聽:幾次詳審之意。

⑧燔(fán)骨:燒過的骨頭。

古善反聽④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還聽之。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⑤或是以,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聽真偽、知同異,得其情詐也。行動言默,與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見其式⑥,皆以先定為之法例。以反求複,觀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安靜,以聽其辭,察其事,論萬物,彆雄雌。雖非其事,見微知類。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射其意也。符應不失⑦,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