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朝鮮國名,乃是天朝天子陛下親賜,非同普通”。李芳遠說的很高傲,要曉得當時候中國不但是朝鮮的尊主國,也曾是日本的尊主國。東亞各國尊稱中國為“天朝”,尊崇的程度超越純真軌製上的上下級,更充滿對中原文明的神馳。
到了十四世紀,皇族內部因皇位之爭分裂為兩個派係,後醍醐天皇帶領關東軍人顛覆了鎌倉幕府,在吉野建立南朝政權;京都則是“征夷大將軍”足利尊氏的足利幕府攙扶北朝的光亮天皇。南北朝對峙達半個多世紀,各地的保護大名也各自盤據。直到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將軍,十歲就繼任將軍之職的足利義滿前後征服土岐賴康,山名氏清,大內義弘,減弱了超等保護大名的權勢,才終究在公元1392年同一了日本,南朝的後龜山天皇回到京都將意味天皇權威的三件神器交給北朝的後小鬆天皇,意味著南北朝對峙結束。不錯,這一年也恰是朝鮮李成桂建國,而大明初建正值洪武二十五年。
足利義滿一怔,停止誦經,半天緩緩展開了眼睛:“朝鮮國?”
李芳遠見他裝胡塗,憤然說道:“我朝鮮天下,百姓安居樂業,勤勤奮懇;隻是本地地帶倭寇橫行,擄我群眾,焚蕩我府庫,婦女嬰孩搏鬥無遺,全羅南道千裡蕭然!”李芳遠盯著足利義滿的眼睛持續說道:“大將軍不會不曉得吧?比如倭寇首級阿木台猋,傳說就是鎌倉幕府的禦家人,因在日本呆不下去了,纔到了對馬島;彆的壹岐島上的都是南朝藤原家屬的人,北九州的鬆浦占有的都是原保護大名土岐家的人。這些可都是大將軍的功績啊!”
這中間有一場戰役必然要提一下,即公元663年的白村江海戰:大唐水軍七千餘人,在朝鮮半島打敗日軍水兵萬餘人,禁止了日本在朝鮮半島的擴大,使日本在而後的一千年裡未曾向朝鮮半島用兵。在這場戰役大敗以後,日本反而對大唐崇拜有加,665年遣使插手泰山封禪;669年更是派河內鯨為“平高麗道賀使”前去長安慶祝唐朝在朝鮮半島的完整勝利。當時候日本對中國的尊崇,遠勝本日對美國。
足利義滿反問道:“倭寇?甚麼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