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忸捏。”劉備三拜。
皇後這幾日一向在濯龍園玩耍。
再看四周濱水樓閣,水天一色。綠樹掩映,繁花盛錦。公然是人間瑤池。北岸有一條曲廊直通南岸龍橋。跨水穿行時,劉備不由感慨:“如有一舫,泛舟湖上。坐看碧波如鏡,鴛鳥成群。難道妙哉。”
“君侯且隨老奴來。”郭常侍躬身帶路。
實在過分富麗。且唯有皇後可用。便是貴爵之妻佩帶,亦屬僭越!
這便清算表情,隨郭常侍,拾階而上。到達臨淵閣外。
偷看劉備一眼,郭常侍言道:“聽聞此言,皇後這才憂愁生疾。”
桓帝時擴建,引穀水入園池,開溪流,造瀑布,架橋梁,並埋建繁密的地下管網,供園中下水之用。園林風景益臻優美。“濯龍望如海,河橋渡似雷”。足見此園以水景取勝。桓帝常常在此吹笙,停止吹奏會。
“臣,辭職。”劉備捧起托盤,躬身後退,回身出門。
便有宮女捧盤而出。漆木盤中,正放著一支金步搖。
濯龍園,為皇家禁苑。位於洛陽城西北隅,近北宮。今漢初時,為皇後養蠶文娛之處,內建織室。張衡《東京賦》:“濯龍芳林,九穀八溪;芙蓉覆水,秋蘭被涯;渚戲躍魚,淵伏遊龜。”
“臣,謝皇後。”劉備這便稍稍落座。
聖心難料,時陰時晴。
“皇後有何憂愁?”劉備問道。
“車水馬龍”,便從中簡化而來。
“都說臨鄉侯靈秀天成,乃天家麒麟。本日一見,果人如其名。”
“哦?”劉備這便點頭:“有道是令媛之子坐不垂堂。陛下善保龍體,也是人之常情。”
“免禮,賜座。”聲音甚是清麗。
入園下車。郭常侍已趕來相迎。
沿階而下。
龍橋上起重樓。居高瞭望,滿園秋色,儘收眼底。
“說得好。”皇後欣然一笑:“家兄亦是個利落人。君侯可多多走動。”
郭常侍趨步前行,低聲言道:“聽聞太後讚君侯乃是長情之人。老奴不知怎的,卻想起了皇後。徒生感慨,讓君侯見笑了。”
“垂白叟快快請起。”劉備上前攙扶。
“臣……謝皇後。”
太後、皇後,皆鳳體微恙。這禁中,實在是高處不堪寒。
“臣……”‘不敢’二字尚未出口,想著皇後先前‘無需拘束’之言,劉備轉而言道:“大匠乃是豪傑。正與劉備對路。與臣連喝三杯,麵不改色。如此人物,自當交友。”
《後漢書·輿服誌下》:“皇後之服不異,步搖簪珥,惟用假結,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雀)九華,熊、虎、赤羆、天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諸爵獸皆翡翠為毛羽,金題白珠璫,繞以翡翠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