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鞋入殿,劉備趨步躬身,跪在屏前。
入中庭寢宮。七婢已等待多時。上前為劉備除朝服,換常服。敷麵淨手,殷勤奉侍不提。
還是說。本無大雨,明帝登台求之。彼蒼顧恤,這便普降甘霖。
“陛下拜侍中為將作大匠。故而大宴來賓。”賈詡答道。
難怪時人信賴天人感到。
親隨中常侍,入殿稟報。
“臣,不敢。”劉備再拜。
劉備心中一凜。這便答道:“春分前後,許能到。最遲莫過於腐敗。”
就不知。是掌守明堂、靈台的太史令,夜觀天象,先奏報明帝。曰:近期有雨,可行大雩。因而明帝登雲台求雨。翌日公然大雨。
雲台上轉了一遍,劉備居高瞭望。內城、外郭,氣象萬千。再看北邙,連綿瑰麗,蒼翠欲滴。不由感慨:“聽聞孔夫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雖未曾登臨泰山之巔,今登雲台,卻也能感受賢人表情。隻可惜……”
窺一斑而知,天文地理的首要性。
劉備這便與黃門令左豐趕去拜見。
“隻可惜,高處不堪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劉備脫口而出。
雲台的白虎門內,亦為周朝所建。
“所獻皆是臨鄉名產?”太後又問。
“是。”
明帝永平初,命丹青光武帝時名臣、列將像二十八人於雲台,獨不畫馬援。時馬援女已立為皇後。東平王劉蒼觀二十八老將圖後,問明帝為何不把伏波將軍列入老將行列?明帝笑而不答。
“如此,甚好。”
聽聞屏風後太後輕咳數聲,便又言道:“雲台巍峨矗立,風起雲湧。今乍暖還寒,太後當善保鳳體。”
“是。”
劉備這便點頭:“如此,且去會一會洛陽英傑。”
“君侯惜從何來?”黃門令將劉備之語,銘記在心,這便笑問。
雲台除閣藏圖書、珍寶外,也是祭奠場合。
歸正,太史令與陛下之間,必定頗多默契。
正如孔明借東風。如此神鬼莫測之能,與之敵對,豈能不未戰先怯?
試想。大雩祈雨前,陛下必有一問:朕欲行大雩,太史令夜觀天象,可知何日為好?
黃門令悄看劉備,又低聲言道:光武先帝既是明主,更兼忠誠父老。雲台諸將未有重蹈前漢韓(信)、彭(越)覆轍者。除馮異(建武十年薨)、岑彭(建武十一年卒)、祭遵(建武九年卒)、劉植(建武二年薨)早亡,餘者皆得善終。可謂得當時,遇其主也。
“太後說的是。”劉備也暗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