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是名臣。劉備豈能不拜:“劉備拜見司空。”
“我等之言,又有何用?”被此話勾起痛苦,劉禦史不由歎道:“陛下隻信內官,專寵外戚。濫殺忠良,又開西邸賣官,乃至朝政日非。清流名流多數監禁在家,朝堂日趨被奸佞把持。我等人單力薄,如之何如!”
或許。正因被劉備稱為諸母的太後生母,現在安居臨鄉。孤孫胡輔亦是學壇翩翩少年。想必,諸母、女道已與竇太後互通動靜。故而纔會趁上陵禮日,召見劉備。
這些本與劉備無關。再說,帝王家事,也不是他一個小小的臨鄉侯能夠介入。
實在提及來。名不副實的三公之位,就如同後代外洋鍍金。可逢人吹個牛逼,‘老夫曾位列三公’,吾門‘四世三公’諸如此類。
恩師把劉備喚來,自是不想他與外戚來往過密。起碼不在外人麵前,留有話柄。
陳耽,字漢公,東海郡人,曆位三司,以忠著稱。先前主持正月旦會的,便是此人。
不是自找費事麼!
劉備肅容施禮:“劉備拜見司徒。”
劉備再施禮:“劉備見過太常。”
先時把陛下比作桓帝。邇來又上書勸止陛下大興土木。司徒楊賜乃大漢之忠臣。劉備執弟子禮。
“早聞君侯大名,正月旦會上一見,名不虛傳。”陳耽亦笑著回禮。
陛下繼位時,追尊萇(生父)為孝仁皇,不久又將生母董氏(蘭)迎入南宮,稱永樂宮孝仁皇後。換句話說,南宮此時有兩位太後。
司徒楊賜欣然回禮:“老夫見過君侯。”
劉禦史卻點頭:“無妨。君侯不是外人。”
與劉禦史分歧。幾位大人還未把劉備視為翅膀。故而很多政見,不宜在劉備麵前暴露。見劉禦史口無遮攔,張司空這纔好言提示。
“老朽見過君侯。”比起自稱老夫的楊賜,曾為帝師的張濟要更加年老。劉備微微昂首,卻見張濟竟長揖及地,倉猝上前攙扶:“這如何使得,司空快快請起!”
張濟,字元江,汝南細陽縣人。陛下即位後,由楊賜保舉,至華光殿為陛下講習儒學典範,乃為帝師。光和二年三月,代袁逢為司空。
張濟曾為帝師,為人中正平和。這便開解道:“本日乃為祭拜先帝。隻談閒趣,非論國事。”